第48章 “神斧”廖木匠(1 / 1)

廖木匠是七鬥衝的老師傅,人稱“神斧”。廖木匠作活,注意力全在眼、手之上。材料到手之後,閉上一隻眼,瞄上兒眼,調調角度再瞄,心中便有數了。舉起斧頭也就心到手到。有人說,他的眼光已將那木頭劃了直線。廖木匠拿斧頭,沉穩有股內力,下斧準確,用力均勻,恰到好處。一斧砍下去,毫厘不爽,即使遇上節疤也不被反彈,可見其功力之深。幾聲斧響之後,圓木變成方木,彎木變成直木,使眼一瞄,方方正正,平光如砥,毫不走形。緊接著稍推幾把刨子,就可以交付下道工序。別看他年過六十,看上去老態龍鍾,一旦耍起斧頭來,遊刃有餘,活兒完畢之後不氣喘不出汗,功夫深出活快,別人一天幹的活兒,他半天就完成。

傳說有一個外地人,也是一個出名的木匠,暗暗發誓要超過廖木匠。潛心磨礪數載之後,自以為大功告成,遂專程上門要見廖木匠。剛進廖的家門,恰遇廖木匠正訓斥他的小兒子。原來老木匠做木活時,不經意看到十宋歲的小兒子鼻尖上有一點黃泥巴樣的髒物,遂眼珠一瞪,吼道:“還不擦掉!”

小兒子伸出食指,按了一下鼻翼。

“鼻尖上!”廖木匠大喝一聲,底氣十足

……小兒子沒反應過釆,又按了按鼻眼。

“操,鼻尖上!”

小兒子慌亂中又按了一下鼻眼。

“操!”廖木匠立馬火起,揮起火斧斜飛過去,隻見弧光一閃,“咚”地一聲,斧頭嵌進一根原木上,再看小兒子的鼻尖,黃泥巴不見了,而皮肉依舊,絲毫無損。小兒子倒抽一口涼氣,呆怔怔地釘在那裏。

門口的來客見狀,也打了個冷戰,張大嘴巴“啊”了一聲,乘院裏人還沒發現他,急忙縮了出來,一路自慚形穢:

也許這個傳說有點誇大,但自此廖木匠的聲望達到了頂峰!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世有“神斧”美譽的廖木匠,沒想到晚年還有栽跟頭的時候。

有一細眼佬,人稱“杠頭”,久知廖木匠大名,但不信耳聞,隻想親見。一天,他左挑右選,找一根櫟樹木材,彎如盤螺,上而節枝叢生,又是幹貨,可見其下斧的難度。此人帶上禮物,扛著櫟木,想好了借口,刻意非讓廖木匠出醜不可。

進了門,杠頭九獻上禮品,然後恭敬地說:“久仰老先生,我想用此樹製一方木,還請神斧手費力勞神了。”

廖木匠扭臉細看這根木材,甚感納悶:自古以來誰會使用這種燒火都不要的樹木呢?下力輕,斧頭進不去;下力重,又會超過深度,早屬木匠們摒棄之物。再看看來客的臉色,微笑中暗藏著輕蔑,方知是來刁難他的,過去他也曾遇到過這種人,但都被他製服得五體投地,但像今天這樣的難題還屬首例。有心答應,恐怕力不從心;不答應,傳出去聲名豈不大打折扣?正在為難之際,不想小兒子替他解圍道:“好,東西先收下,你明天來取,保你滿意!”

客人一走,小兒子胸有成竹地說:“爹,這事就交給我處理了。”

第二天,小兒子果然將一根櫟樹方木呈現在廖木匠跟前。方木上雖疤節叢生,但光滑平展。廖木匠一臉驚詫,手撫再三,不相信是用斧頭砍出來的。問於小兒子,小兒子笑而不答。他素知小兒子不太安份,跟他學藝三載之後,扔了斧頭,到爛石山上摘了個什麼木材加工廠,當了廠長。他恨鐵不成鋼,也不去管。但他絕不相信兒子能砍出這樣的方木,也不相信別人有這個本事,可這又是事實!怎麼回事?決定去弄個明白,難道山上真有世外高人不成?這日,老木匠手扶拐杖,沿著碎石山路悄悄上了山,聽說加工廠就建在爛石山山坡上的山神廟裏。遠遠地,隻聽尖厲刺耳的聲音不斷傳來,不知是何物。到了跟前,他手捂耳,從牆洞裏伸出腦袋一看,隻見一隻有鋸齒的圓形鐵盤在那裏被轟鳴的柴油機帶得飛速旋轉著,小兒子正在將一根木頭往鐵盤上使勁推。那聲音就是從鐵盤上傳出來的。他終於明白了,那就是被小兒子吹得神乎其神的電鋸吧?緊挨著電鋸的,又是一種機器,一個人正把鋸好的方木塞進那裏刨光。

看著看著,廖木匠張口結舌,隻覺得一般熱血往腦上衝,眼前發暗,身子一歪栽在地上……

出院之後,廖木匠落得個“失語症”。但他發誓鑄斧為鋤,我們看見他時,總是荷鋤背筐,乃一拾糞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