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從之,遂命童子六十四人,分列八行,各頂進賢冠、紫褲紅褶長袖、漆髻屣履,徐徐而進,舞於殿庭。樂音迭奏,唱詠和鳴,一動一止,皆循禮法,左右之人顧盼稱羨不已,徵亦審視。帝曰:“汝何觀此而短彼也?”徵曰:“近世之樂,隻聞韶武,未聞有七德之稱。今九功者以象文德,當此文明之世,正宜奏之,效堯舜之治矣。”帝顧謂左右曰:“甚矣,玄成之世也。有此直臣,何憂天下之不治乎!”是日宴罷,眾臣皆散,自此數年,世享承平,萬民仰德。
卻說貞觀九年四月上旬,帝禦太極殿,正與群臣商議政事,忽內豎來報:“上皇夜來偶沾一疾,十分危篤,飲食皆不能進,宜速召太醫調治。”帝聞大驚,慌入寢殿來見。上皇曰:“今吾病沉重,多是不久。”帝曰:“父皇何故出此言也?兒竭力以事,願父皇萬壽無疆。”上皇曰:“今年長安城門無故自崩,乃不祥之兆,吾故知必死也。然國家一事,重如泰山,若得其道,則為萬乘之尊;苟失其政,則求為匹夫而不可得,汝宜慎之,以圖悠久之計。”言訖,長歎一聲,淚如雨下而崩。
年六十六歲,貞觀九年四月也。史官評雲:
隋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鄭、夏據州,強威莫敵。賴太宗運策演謀,鞭撻宇宙,申商人法術,該漢高之奇策,官方受才,冬因其器,矯情仕善,不念舊惡,才舉義不半載而成帝業者,於其明略最優也。
真可謂命世之才,非後世之可及也。
宋賢範菊軒先生詩讚雲:
雄哉唐高祖,天下掃狼煙。
舉止皆存智,行藏善用賢。
才驅數萬眾,約法十二篇。
豪傑同時起,誰人及李淵。
上皇既崩,百官發喪,一麵具金棺銀槨殯殮,停柩於白虎殿。帝掛孝痛哭,百官哀聲振地。忽一人挺身出曰:“請陛下息哀,百官暫止,何不商議大事?”眾視之,乃太史令傅奕也。當時言曰:“上皇晏駕,天下震動。
當出殿視事,以鎮萬國,何哭泣邪?”帝曰:“親喪未寒,何忍遽出。”奕曰:“昔漢文帝短吏民之喪,景帝因而用之,後世稱為明主。”帝曰:“誠如是,難逃不孝之罪。”奕曰:“陛下萬國瞻仰,不可一日無君,可準遺誥視事,以從眾請。”
帝尚猶豫,群臣再三複請聽政,帝乃許之。諡上皇為高祖衝堯皇帝,葬於獻陵。帝與眾臣商議陵墓高下之法,秘書監虞蝻上疏曰:“聖人薄葬其親,非不孝也。深思遠慮以厚葬,蓮足為親之累,故不為耳。陛下聖德,度越唐虞,而厚葬其親,乃以秦漢為法,竊為陛下不取。願依《白虎通》為三仞之墳,節損製度,刻石於陵兩傍,藏書於宗廟,用為子孫之法。”
房玄齡進曰:“前代漢高祖長陵高有九尺,光武原陵高有六尺,今九丈則太崇,三仞則太卑,請依原陵之製。”帝從之。
次日升殿聽政,法令一新,百官各陳治道,設太平筵宴稱賀。遠近進貢來者二百餘處。於是唐朝年豐歲稔,人物鹹寧。
是年冬十一月,長孫皇後亦染病而崩,未知帝是如何。
總批:七德之舞,未足以慊玄成之意,及奏九功之舞。
方始審視,益謂樂以象德,當此文明之世,宜效唐虞之治也。有此直臣,何憂天下不治乎?迨上皇晏駕,太宗不即聽政,而惟先商陵墓高下之法,宜遠近皆歸。而人物鹹寧也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