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番兵請降者專候將令,人已解甲,馬已離鞍。仁貴密遣秦懷玉領兵五千,去天山十裏、地名淯水,掘下土坑,深數十丈。次早令將士大驅人馬,將降兵引去,推落坑中。可憐十萬之眾,皆被土掩而死。仁貴歎曰:“吾雖有功,於己必損壽矣。生靈塗炭,吾之過也。”九姓將帶軍馬盡數坑之,隻走脫了葉護兄弟。後人有詩雲:
仁貴行兵征九姓,天山果在須臾定。
雖然為國有功勳,屈死夷人十萬命。
仁貴親帶數百輕騎,往間道抄出磧北,擊其餘眾。正遇葉護兄弟三人,逃奔突厥,俱被仁貴執之,押赴唐營。仁泰悉令斬之,九姓遂定。仁泰下令班師,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大兵還入長安,仁泰二人進朝,拜見闕下而言曰:“臣不能速平九姓,使陛下旦夕懷憂,臣等之罪也。”
帝大喜,設太平筵宴,重賞三軍。卻說帝自定九姓之後,四海清平,前後八年,在後殿無事。當夜閑行,仰觀天文,忽然失驚曰:“將星失位,主亡一將,此是凶兆。”次早急出前殿,謂近臣曰:“朕仰觀星象,見將星失位,聽聞李世勣沾病在床,不知如何?”言未絕,忽報世勣府下一子來見陛下。帝愕然曰:“茂功休矣!果然應在此人身上。”其子入拜於地,哭曰:“臣父昨夜已命絕矣!”眾者大驚,帝歎曰:“世勣安國大才,先朝老臣,今亡,使國家失一棟梁,朕失一股肱矣!”於是下詔,諡李世勣為將軍貞武侯,敕葬長安城內,立廟四時享祭。勣死年八十,總章二年秋八月下旬也。其追諡詔曰:
世勣昔從帝,功跡既著,朕以壯年,累瀕艱險,賴持忠順,濟於危難。夫諡所以敘元勳也,謹按諡法,有謀善斷日貞,戰勝攻取日武,故特賜大將軍貞武侯,主者施行。
史官作世勣廟讚雲:
開國功勳大,興邦名譽彰。
降唐賜姓李,啟魏獻黎陽。
義膽包身體,忠心並目光。
流芳青史冊,應是與天長。
又詩讚雲:
百萬貔貅對陣衝,西除東蕩掃群凶。
唐朝若戰全身者,惟有曹州徐茂功。
世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於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
所向克捷,臨事選將必察相,其狀貌豐厚者遣之。或問其故,勣曰:“薄命之人,不足與成功名。”閨門雍睦而嚴,其姊嚐病,勣已為仆射,親為之煮粥。風回斷其須鬢,姊曰:“仆妾多矣,何自苦如此?”勣曰:“非為無人使令也,顧姊已老,勣年亦老,雖欲久為姊煮粥,其可得乎?”至是寢疾,子弟為之迎醫,皆不聽,曰:“吾本山東田夫,遭值聖明,致位三公,年已八十,豈非命邪。修短有期,豈能複就醫士求活?”一旦,忽謂弟名弼者曰:“我見房、杜平生勤苦,僅能立門戶,遭不肖子孫,蕩覆無餘。吾有此子孫,謹能視之,其有誌氣不倫,交遊非類者,皆先撾殺,然後以聞。”自是不複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