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李敬業起兵匡複(1 / 2)

李敬業,李世勣之孫也。當日在柳州,聽知武後廢帝自立。怡然大喜曰:“吾事濟矣。有此機會,不可錯過,何不以恢複為名,舉兵討賊,於中取事,在此一舉,但無助力之人。”

暗思中郎將魏思溫,此人素抱大才,亦曾舉謀,今失職在家,怨望已久,以書達之,必來相助,大事定矣。遂修下密書一封,令人星夜齎來見魏思溫。思溫得書開讀,其書曰:

武後欺天廢主,人不忍言;立廟追祖,神亦不祐。公今見貶失職已久,如不聽聞,豈丈夫之誌哉!

敬業今集兵練馬,欲圖掃清王室,未敢輕舉。公先朝舊臣,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書不盡言,請乞照察。

思溫看罷,尋思無計,將書放於幾上,正在沉吟,未及收下,忽駱賓王猝至。賓王素與思溫極厚,徑入裏麵坐定,見幾上書封宛然,賓王遂取視之,大駭曰:“汝通賊為亂,吾當出首!”

思溫泣拜曰:“君若如此,吾等休矣!”賓王曰:“吾食唐祿,今雖失職,爭敢負之。吾欲助兄一臂之力,共殺武族。”思溫曰:“兄有此心,國之大幸。”賓王曰:“侍中唐之奇、都尉杜求仁是我心腹之人,失職已久,怨望日深,吾令同力討賊,必能順我。”思溫曰:“兄有此心,若得如此,國之大幸也。”

正商議間,家童入報,唐之奇、杜求仁相探。思溫曰:

“此天助也。”叫賓王室後權避,思溫出接。入坐定,之奇曰:

“武氏用事,唐室將危,君懷恨否?”思溫曰:“雖有衝天之誌,無翼難飛,空懷怨恨。”杜求仁曰:“可惜無權,若有人舉事,吾必助力,誓殺國賊。”之奇曰:“與國家除邪歸正,死亦無怨。”駱賓王從室後出曰:“汝等欲殺武氏,作滅門事邪?”之奇怒曰:“是何言歟?吾非怕死之人,寧為李氏鬼,不作武氏臣,不似汝賊之無誌也。”思溫慌告曰:“吾等正為此事,欲見二公,今天所賜,願必酬矣。”遂出敬業之書令觀之。二公下淚,即取白絹一幅,四人書名押字,歃血為盟,死生不負所約。唐之奇曰:“事不宜遲,可速為之。”眾皆散去。次日,思溫改裝,與四人逕投柳州,來見李敬業。

卻說敬業在柳州,朝夕懸望,是日與弟敬猷共議舉兵,遺書思溫已久,不見回報,此事未知下落。敬猷曰:“武氏滋蔓極廣,安能盡誅?倘機不密,必有絕族之禍,兄細詳之。”敬業曰:“汝安知朝廷之大事?”正議間,魏思溫等至。相見已畢,敬業告曰:“今唐帝被廢,武後專權,武諸子弟,布滿朝廷,為惡害民,天下切齒,誌欲匡複,恨力不足耳。知公等朝廷大臣,失職怨望,故奉書來哀告耳。”思溫曰:“吾有心久矣,思無效力之人。既司馬有大誌,吾等各施一臂之力。”敬業大喜,置酒張筵。駱賓王曰:“楊州頗有錢糧軍馬,宜先據之,以為霸基。”敬業曰:“汝言正合吾意。”商議已定,遂發矯詔,馳報楊州,先將長史殺之,開其府庫,赦出囚徒。

然後召集義兵,豎立白旗一麵,上書“忠義”二字。旬日之間,得勝兵十餘萬,複稱嗣聖元年,敬業自稱匡複上將。

卻說故太子名賢者,初為太後所廢,徙於巴州,後被將軍丘神勣逼賢自殺。時死未久,敬業乃遍求貌似太子者,置於軍中,雲太子不死,逃命至此,令敬業等起兵。駱賓王乃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