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穀文昌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故事感悟

穀文昌一貫嚴格要求自己和家屬,不搞特殊,不以權謀私,許多人稱讚他是一位“時刻想著群眾,忘記自己的人”,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地有益於廣大群眾,一貫地有益於青年,一貫地有益於革命,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非常高尚的人。前人栽樹,福蔭後人。穀文昌把自己的生命注入生生不息的綠樹,融入為人民造福的偉大事業,而在人民群眾中獲得了永生。與焦裕祿一樣,穀文昌也是縣委書記的榜樣,備受百姓的愛戴。

◎史海擷英

穀文昌精神永存

政聲人去後,豐碑在人間。1986年,東山縣委為了弘揚穀文昌精神,滿足廣大群眾的心願,決定將穀文昌的骨灰安葬在當年他親手建起的赤山林場。村民們聽到這一消息,紛紛趕來,為他的墳墓添加一抔熱土。山口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陳加福說:“穀書記,你為我們辛苦了一輩子,現在我要天天打掃陵園,為你守墓一輩子!”許多兩鬢斑白的老人說:“過去刮一陣風,穀書記就一臉沙、一身汗地趕來看我們,現在就永遠和我們在一起吧!”

1987年7月,在茫茫林海中樹起一座“穀文昌同誌萬古長青”的豐碑。五六十年代和他一起在縣委工作過的同誌相約來到碑前,栽下8棵青鬆。麵對豐碑,他們重複著穀文昌經常說過的話:一個人活著要有偉大的理想,要為人民做好事,為人民奮鬥終生。回鄉探親的海外同胞親眼目睹了故鄉的滄桑巨變,恭恭敬敬地前來瞻仰:“共產黨真了不起,把人間荒島變成了人間樂園。豐功偉績足以雄視百代。”每逢清明、春節等尊老敬宗的傳統節日,當地群眾“先祭穀公,後祭祖宗”,許多人帶著樸素的感情到碑前緬懷:“穀書記,你領導我們戰勝貧困,送走窮神,我們不會忘記!”

1990年,全縣黨員、幹部、職工、學生三四萬人捐資,為穀文昌建造了一座半身雕像,時任省委書記的陳光毅題寫了“綠色豐碑”四個大字。12月10日,參加雕像揭幕儀式的有上萬人。昔日的“乞丐村”——山口村全村老幼來到雕像前表達他們的思念:“穀書記,您生前種樹,死後還回東山看護著樹林。”

多年以來,中共東山縣委、漳州市委、福建省委先後發出向穀文昌同誌學習的通知。特別是在開展“三講”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中,廣大黨員幹部以穀文昌為榜樣,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實。省、市教育部門把穀文昌的事跡編入當地中小學鄉土教材,用穀文昌精神教育下一代。《福建日報》等媒體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穀文昌事跡。

1999年,全縣各界捐資修建了穀文昌事跡展覽館及穀文昌公園。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學生懷著崇敬的心情經常到這裏參觀、瞻仰。少先隊員到這裏過隊日;黨員、團員到這裏舉行入黨(團)儀式,過組織生活。許多人動情地說:“如今雖然時代不同了,但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丟!”“全麵奔小康,必須學習穀文昌!”

2001年4月,省林業廳在東山召開現場會,將穀文昌譽為“林人楷模”,號召全省林業職工學習。

在福建省,凡是知道穀文昌的人,無不對他肅然起敬,大加讚揚。1963年,時任省委書記的葉飛考察東山後,對那裏的變化感到吃驚,當即提出讓穀文昌在即將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介紹經驗,並向省委建議重用穀文昌。

1981年,時任省委書記的項南看了東山後,非常激動地說:“搞四化建設就需要這樣的好幹部。”當聽說穀文昌病危時,他連夜冒雨趕往漳州看望。穀文昌去世後,他建議《福建日報》在頭版發表消息,並親自將標題改為《為東山人民造福的穀文昌同誌去世》。

穀文昌南下後,把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工具介紹到東山,又把南方的經驗傳播到林縣。兩縣人民為了紀念這位黨的好幹部,共同在他家鄉建立了“穀文昌紀念碑”和“文昌閣”。

豐碑是由事業和民心鑄成的。一個熱愛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熱愛。穀文昌的精神和業績鮮明生動地回答了一個共產黨員“入黨為什麼,當了幹部做什麼,身後留點什麼”的課題。也向我們說明,共產黨人隻有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