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談會每年舉行三次會議,主要議題有: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停止核軍備競賽和核裁軍、防止核戰爭、防止外空武器競賽、禁止生產核裂變材料、無核國家的安全保證、軍備透明和控製殺傷人員地雷等。裁談會雖不是聯合國的直屬機構,但與聯合國有密切聯係,每年向聯合國大會提交其工作報告。
和平鴿的由來
在古巴比倫,鴿子乃是法力無邊的愛與育之女神伊斯塔身邊的神鳥,在生活中則把少女稱為是“愛情之鴿”。直到紀元初,鴿子才被當做和平的象征。《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古洪水之後,諾亞從方舟上放出一隻鴿子,讓它去探明洪水是否退盡,上帝讓鴿子銜回橄欖枝,以示洪水退盡,人間尚存希望。
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給鴿子賦予了新的使命,使它成為“聖靈”的化身。直到17世紀,鴿子才“官複原職”,再次充任和平使者。德意誌帝國的許多城市發行了一套圖案為一隻口銜橄欖枝的鴿子,圖案底部鐫有“聖鴿保佑和平”的紀念幣。
到了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時期傑出的代表席勒,又把鴿子從宗教意上的和平象征引入到政治,鴿子又成了英勇的鬥士,已不再是毫無抵抗能力的希望之象征了。
把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征,並為世公認,當始於畢加索。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匪徒占領了法國首都巴黎。當時比加索心情沉悶地坐在他的畫室裏,這時有人敲門,來者是鄰居米什老人,隻見老人手捧一隻鮮血淋漓的鴿子,向畢加索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原來老人的孫子養了一群鴿子,平時他經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條作信號來招引鴿子。當他得知父親在保衛巴黎的戰鬥中犧牲時,幼小的心靈裏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條表示向敵人投降,於是他改用紅布條來招引鴿子。顯眼的紅布條被德寇發現了,慘無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樓下,慘死在街頭,還用刺刀把鴿籠裏的鴿子全部挑死。老人講到這裏,對畢加索說:“先生,我請求您給我畫一隻鴿子,好紀念我那慘遭法西斯殺害的孫子。”
隨後,畢加索懷著悲憤的心情,揮筆畫出了一隻飛翔的鴿子——這就是“和平鴿”的雛形。1950年11月,為紀念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畢加索又欣然揮筆畫了一隻銜著橄欖枝的飛鴿。當時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把它叫做“和平鴿”,由此,鴿子才被正式公認為和平的象征。
旗語的由來
旗語在古代是一種主要的通信方式,1684年英人胡克(Robe Hooke)用各種顯明的符號懸掛高盧,互相傳信。1793年,法人卻柏(Claude Chappe)改善胡氏的方法,以十字架兩端木臂上下移動的位置,表明各個字母,作為通信,名叫“賽末風”(semaphore)。
1814年法皇拿破侖從放逐的厄爾巴島逃回巴黎的消息,即用“賽末風”傳信法在很短時間內傳遍歐洲各地。各國軍隊所使用的英文旗語即由賽末風變通而來,中文旗語則是由英文雙旗語的數字旗式研究出來的。
軍銜漢語名稱的由來
元帥:淵源於《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所載,唐代設有元帥、副元帥等戰時最高統帥,宋有兵馬大元帥,元有都元帥、元帥。
將軍:春秋時晉國以卿為將軍,戰國時始為武官名,漢代將軍名號頗多,魏晉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後曆代皆設有將軍官名。
校:古代軍隊的編製單位,統帶一校之官稱校尉。漢武帝初置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八校尉,為專掌特種軍隊的將領,其地位略次於將軍,後通稱將佐為八校。晉武帝時設有軍校,為任輔助之職的軍官。清代有步軍校、護軍校等官職。
尉:春秋時晉國上中下三軍皆設尉,秦漢時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頻高,以後帶尉字的官員地位逐餞下降。唐代以300人為團,團設校尉。明清時的衛士和八九品階官稱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士:夏商周三代,天子諸侯皆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官,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級官職,秦以後間有襲用古製而以上、中、下十為官職者。
我國現今采用的軍銜稱號,是北洋政府於1912年8月命名的。
我國現役軍官軍銜等級的設置,軍官軍銜設下列三等十級: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口令的由來
口令源於2000多年以前的吳國。當時,吳國與楚國交戰,在一次戰鬥中,楚軍竟把吳王乘坐的船給繳獲了,吳王感到受了奇恥大辱,命人奪回這條船。
經過一番策劃,吳軍派了三個十分精明的士兵化裝成楚兵,潛入楚軍營內,設法打聽吳王的船,而後約定了碰頭的地點和聯絡的口頭暗號。
三個化裝成楚兵的吳軍士兵潛入楚軍後,從幾位楚兵那裏,探到了吳王船的隱藏地點。一天深夜,三名吳兵以夜幕為掩護,將這條船拉到約定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