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從宇宙到原子(1)(3 / 3)

生物固氮已成為“熱門”課題。科學家們一方麵要製造出一種能夠在溫和條件下合成氨的化合物,另一方麵又想使其他植物像豆科植物那樣自身具備固氮的能力。日本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具有固氮能力的野生水稻,再用其他固氮遺傳基因植入野生水稻,使其因固氮能力一下子提高三倍。

硫在橡膠中的作用

現代生產、軍事工業和日常生活中有不可缺少的橡膠,在150多年前,人們還不能製造,隻知道從橡膠樹中獲得生膠,它熱天十分柔軟,到了冬天卻橡木板那樣硬。把生膠塗在布上,做成膠布雨衣,也隻能在溫暖的季節裏才能使用。

1838年,美國人古德伊爾發現,如果把生膠和少量的硫黃一起加熱,得到的產品比普通生膠要好得多,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都能保持柔軟而不粘。這樣處理過的橡膠叫做硫化橡膠。

現在我們穿的雨鞋,用的自行車胎,戴的橡皮手套等像膠製品,幾乎都是經過硫化處理的。

如果加入的硫黃相當多,就會成為硬橡皮。

為什麼硫黃會使橡膠變得“馴服”了呢?原來,橡膠分子裏的碳原子,像一根碳鏈條那樣,一個接連著一個,這些碳原子又拉住了兩個氫原子。這些分子連起來,像一條長長的線,叫做線型結構。如果這種像膠分子裏混入硫黃,並加熱,硫黃能夠巧妙地在線型分子鏈之間架起橋梁,把線型結構的線型分子變成網狀結構,使得橡膠的強度成倍的提高。

不過,從生膠加工成橡膠製品,要經過配料、塑煉、混煉、壓延、壓出、硫化等12道工序。

如果加工成輪胎,在成型和硫化兩個工序上,同其他的橡膠製品生產工藝又有較大的不同。

另外,在配料時,除了要加硫黃外,還需要氧化鎂、硫化促進劑、防老劑、補強劑、軟化劑和著色劑等,這就像蓋樓房,不僅需要磚瓦沙石,還需要鋼筋、水泥一樣。加了這許多化學藥品,再經過加熱,橡膠的彈性、強度、耐磨性都有了顯著地提高,做成了膠鞋、暖水袋、膠布、雨衣、輪胎等橡膠製品,才富有光澤,經久耐用。

銀的特征

古時候,人們就知道用銀確定盛牛奶等食物,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不變質。因為銀子也會“溶解”於水,當食物同銀碗接觸以後,食物中的水就會使極微量的銀變成銀離子。銀離子的殺菌能力相當強,每升水中隻要有一千億分之二克的銀離子,就足以叫細菌一命嗚呼了。

銀離子的殺菌功能,還可以用在消毒和外科救護方麵。古埃及人就已經知道,用銀片覆蓋傷口有療效。後來又有人用“銀紗布”來包紮傷口,治療皮膚創傷和難治的潰瘍,有時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現代醫學中,醫生常用1%的硝酸銀溶液滴入新生兒的眼睛裏,以防治新生兒眼病。馳名中外的中醫針灸,最早使用的就是小小的銀針。

銀的化學性質很穩定,不會與氧氣直接化合。銀器表麵發黑,一般是遇到了硫化氫,生成黑色的硫化銀的緣故。古銀器長期與空氣接觸,在空氣中極微量的臭氧作用下,也會失去光澤。

銀還有許多用處,它作為良好導體可以製作導線;電鍍、製鏡、攝影等行業也十分需要它。

“天外來客”——隕石

在黑夜的天空,常常可以看到轉瞬即逝的流星。這是太陽係中的星際物質——流星體,它一旦同地球接近,就會飛快地闖入大氣層,在空中燃燒發光,直到變成氣體和極微細的粉未。

一些大的流星體,在空中來不及燒光,落到地麵,這就是隕石。

據科學家分析,這些天上掉下來的物質所含的元素,各不相同,一般有三類:一類是鐵隕石,差不多全部是由鐵、鎳等元素組成,其中鐵占90%左右,還有8.5%左右的鎳及微量元素,這類隕石占已找到的隕石總數的6%。第二類是石隕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矽、鎂及大量的鐵、鋁等。它在隕石中占的比例很大,有92%。第三類是石鐵隕石,其中鐵、鎳和矽酸鹽的各占一半,這類隕石占已找到的隕石總數的2%。

這些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同地球上的礦石差不多。隕石裏含有最多的元素是鐵、鎳、硫、鎂、矽、鈷、鈣、氧等,全都是地球上原來就有的東西。

研究隕石的化學成分、來源和性質,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認識宇宙空間的變化和活動,對宇宙飛行和其他空間技術開發有重大意義。

能測知年代的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