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神奇現象化學揭秘(4)(2 / 3)

秦兵馬俑二號坑的平麵呈向東的卷曲形,很像一個龐大的軍營,每個區域似是依兵種不同而安排的子營,軍營共駐紮有弩、車、步、騎四個兵種939人,馬472匹,戰車89乘。雖然缺乏出戰程序的布陣編排,卻具有布陣的組合關係。三號坑是與一、二號坑有著明顯區別的陪葬俑坑,它麵積小,形製特殊,坑內武士相向夾道式排列,與戰鬥隊形判然有別,又出有禮儀性兵器銅殳,因此有的學者把它定為軍幕,即指揮機關。有的學者則認為是立的軍社,即興師征伐,隨軍行止,祭祀而行禮儀的地方。四號坑位於二、三號坑之間,南北長96m,東西寬48m,深4.8m,是一個未完成的戰陣俑坑。

秦兵馬俑出土時,許多俑體表麵都有彩繪,不少還比較完整,但時隔不久,便出現顏色蛻變、彩繪脫落的現象,一時成為秦俑保護的一大難題。為了查明彩繪顏色變化的原因,文物保護科學家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揭開了它的秘密。

秦俑剛出土時顏色鮮豔,但不久便發生顏色脫落和蛻化。根據實驗觀測,空氣中除CO2外,O2,N2等,對秦俑影響不大。隻是當溫度高時,顏料的穩定性有所降低。那麼什麼是秦俑顏色蛻變脫落的原因呢?紫外射線是造成彩繪顏色變化的原因之一。尤其是PbO,Pb2O3,Pb3O4等含鉛化合物,在紫外光的作用下,會變成PbO2。所以采用KH-1濾紫外光膜,可以大大延緩顏色的變化時間。而顏色的脫落主要是由於失去水分引起的,兵馬俑出土後,離開了原來潮濕的土壤環境,使天然膠層失水,發生卷曲、龜裂,造成顏色層脫落。同時水含量降低,也使顏料的色調變淡。

鈕扣失蹤之謎

傳說十九世紀中葉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年,在俄國的彼得堡(現名列寧格勒),寒冷降臨得特別早,俄國軍隊都發下了冬裝。可是奇怪,沒有一套衣服上有扣子。一套、兩套衣服忘了釘扣子的事情是有可能的,但所有衣服都不釘扣子,這決不會是一個疏忽。俄皇知道了這件事,大發雷霆,要把負責監製服裝的大臣問罪。這位大臣向俄皇提出,讓他作一次調查。俄皇同意了。

這位大臣來到倉庫,命令拿出幾套衣服來。衣服拿來了,他打開一看,也是沒有扣子的,但是在釘扣子的地方,有許多灰色的粉末。他問下屬,這次服裝原來釘的是什麼扣子,下屬告訴他,是錫製的扣子,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

這件事情給一位科學家知道了,這位科學家跑到愁眉苦臉的大臣那裏,對他說:包上這種灰色的粉末去見俄皇,他願意給他證明服裝原來都是有扣子的。大臣將信將疑地照著科學家的話做了,他帶著科學家膽戰心驚地去見俄皇。

俄皇聽了大臣的敘述,還是不信。這時科學家說話了,他說他願意證明大臣的話是真實的,原因在於錫製的扣子得了病,變了。俄皇要科學家做出確實的證明來,科學家要俄皇給他一點錫,俄皇給了他一隻錫盤子。於是科學家拿了這隻錫盤子,來到皇廷前的院子裏,把它擺在一條石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