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和韓國,由於傳統遊戲的回歸,很多學生亦紛紛在自己的書桌上放上了七巧板,這之中,日本的男學生玩的人較多,韓國的女學生玩的人占了主流。據在日韓的調查,日本的男學生普遍都有幾本七巧板讀物,在學習鬱悶時拿出來玩上一玩,而韓國的女學生則喜歡創作各種彩色的紙七巧板貼在書桌上,以此來養眼養腦,放鬆降壓。在以色列,由國家的教育學院專門印製了七巧板教程,讓全國的中小學生和教師來研讀拚玩,目的是讓這些國家的未來精英們能夠早早地擁有敏銳的頭腦和愉快的心情以及超強的思維。實踐證明,以色列的中小學生因玩七巧板而普遍大腦發達,創造力強,而且心靈健康。也因為此,這個國家的中小學生及走入職場的大學生一族,其創造發明的能力和創造發明的年齡段的提前始終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國外風起雲湧的七巧板熱的同時,國內的七巧板熱也有了一定的氣候,正呈現著燎原之勢。
拉開國內七巧板序幕的是一位荷蘭人羅伯特·古裏克,中國名字叫高羅佩。八十年代初,國內幾家出版社相繼出版了由他創作的以唐朝神探狄仁傑為主人公的小說《狄仁傑斷案傳奇》。在這個係列公案小說中,有一本名為《鐵釘案》的小說,裏麵講了一個武師是一個拚七巧板的高手,他在被人毒死前,為了把凶手告訴他人,便用七巧板擺了一個圖形。狄仁傑破解了這個七巧板圖形,成功地查到了凶手。由於當時小說的熱銷,使得七巧板這種拚圖益智遊戲遂被人所推崇,並隨之帶動了國內七巧板專門讀物的興起。從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以徐莊、傅起鳳夫婦為代表的七巧板專家開始全力研究七巧板,設計出了近千個七巧圖,撰寫了多本七巧板的科普著作。在自己研究的基礎上,他們開始在全國進行青少年的七巧板益智教育,使得發端在中國的這個古老遊戲經他們的努力重新煥發了青春,而且成為了無數中國青少年所喜愛的一種益智活動。
曆史進入到二十一世紀初,同日韓一樣,中國傳統遊戲的回歸首先從成人開始拉開了帷幕。此時,七巧板首當其衝,率先進入了成人們的視野,並成為了一些成人減壓的工具。由於成人們的偏愛,亦傳導帶動了一些孩子的喜愛,尤其是一些中學生開始學習成人也用七巧板為自己煩悶的學習來進行減壓。據編者在深圳、廣州、上海的調查,玩七巧板正在這些城市的一些學校中悄悄地盛行。上海的一些培訓班裏,已經有了專門為學生減壓而開設的七巧板學習班,而且是人滿為患,絡繹不絕,座無虛席。這些學習班最開始是以女中學生為主,漸漸地,許多男中學生亦加盟其中。有一位在上海赫赫有名的初中三年級學生就曾對采訪他的記者現身說法地說:每當我被大量的練習卷子搞得頭暈目眩之後,我就會玩一會七巧板。而每次我拚出了一個圖形,心裏的鬱悶就會立刻煙消雲散。所以,每當我做題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就暫且把難題放到一邊,先集中精力把一個圖形拚出來再說,這時,我的大腦就處於了休息狀態,同時又處於了激活的狀態,我再做題就順利多了。所以,我認為玩七巧板是中學生絕佳的降壓工具,它既讓我找回了童年的一些樂趣,又讓我輕鬆了許多,同時還能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大腦靈活度。有這位中學生做法和認知的人,據統計在上海已經占了相當的比例。除了專門的學習班以外,有的城市政府職能部門亦開始推廣七巧板對於學生的降壓功效。據采訪調查,廣州市政府就曾專門組織過名為“團隊七巧板”的減壓運動,目的就是為了把七巧板的組合亦即團隊精神在中小學生當中進行大力倡導,以提升學生們的合作能力,進行和諧集體的灌輸。事實證明,大量的中小學生通過團隊七巧板運動,的的確確受益不淺,減壓效果非常明顯。
無疑,七巧板遊戲在中國的一些中小學生當中已經成了增智健腦,降壓緩心的一個解壓器、安定丸,正如著名的七巧板研究專家劉守勤所說,“常玩七巧板,對整天被題海所包圍的中小學生,第一能讓其從繁重的題海中解脫出來,第二更能改變中小學生由於應試所浸潤的僵化和沉悶的心理狀態。”誠哉斯言,斯言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