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人物介紹之一!(3 / 3)

索羅斯喜歡隱於幕後,他曾長期有意避開新聞媒體,不願拋頭露麵。因為在他看來,經營一個全球性的投資公司,一旦人們知道你在做什麼,他們就會先於你去做,這樣,就會打亂公司的投資計劃。所以,名聲有時對於一個投資者來說並非好事,而隻會帶來災難。

但隨著索羅斯的事業如日中天,特別是在他成功的襲擊英鎊之後,再想恢複以前那樣平靜的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他的一舉手一抬足都可能是新聞,又有幾家媒體會放過呢?他成了市場的領袖,各媒體均把他描繪成可以改變市場的人。這終於引起了華盛頓政治家們的猜疑。

眾議院銀行委員會的主席亨利•岡紮爾斯要求聯邦儲備銀行與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所從事的外彙交易予以密切注意,並對索羅斯對外彙市場的影響作出評估,以便判明素羅斯是否有操縱外彙市場的行為。對於索羅斯而言,亨利•岡紮爾斯的要求就猶如頭上懸了一把劍,不知道前麵等待他和他所管理的對衝基金(量子基金的交易方式多為對衝型)的會是什麼。擔憂過後,索羅斯又能夠處之泰然。他並未因此而停下他工作的腳步,他又開始將目光投向金融市場,尋找下一個目標。

【1993年】,6月,索羅斯通過分析發現,英國的房地產業正處於低穀,價值偏低。他通過與裏奇曼共同設立的基金,斥資7.75億美元,一舉收購了英國土地公司4.8%的股份。由於索羅斯的巨大影響,許多投資商對索羅斯的決策極為崇拜,當投資商發現了索羅斯的投資蹤跡後,產生大量的跟風行為。這導致股票市場上房地產公司的股票價格瘋漲了6.67億英鎊,按照他在英國土地公司4.8%的股份計算,他一下子就賺了520萬英鎊。

這次的房地產投資充分顯示了索羅斯在市場中所具有的能量,同時,也使索羅斯對自己在市場的領袖地位更加自信了。早在1993年6月,索羅斯就斷言由於德國經濟衰退,其短期利率必須下調,德國馬克將會隨之貶值。他寫信給英國的《泰晤士報》,表明自己對德國馬克的看法。市場迅速對此作出反應,馬克比價從6月11日的80美分跌至6月25日的59美分。量子基金也因此而獲利約4億美元。這次的輕鬆告捷,使索羅斯決定進行一場更大的行動。

【1994年】,年初,索羅斯開始斥巨資賣空德國馬克,當時傳聞他賣空了300億美元的德國馬克。他認為高利率政策將會嚴重損害德國經濟,從而確信德國政府一定會降低利率,使德國馬克貶值。事情剛開始似乎有向索羅斯預測方向發展的跡象,德國馬克兌美元的彙率下跌。但德國的經濟實力要比1992年的英國強大的多,不可同日而語;索羅斯在1993年下半年對德國馬克即將下跌的公開談論也使德國中央銀行有所警惕,加上德國人並不願意看到索羅斯拿德國馬克來賭博,更不願看到他會贏。最終,德國政府還是維持了現有利率政策,德國馬克也始終表現得極為堅挺。這無疑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落了空,損失金額之巨大可想而知。

在大肆做空德國馬克的同時,索羅斯還犯了一個重大的決策性錯誤,那就是他賭日元對美元將會下跌。他的依據是日美兩國首腦會談將會解決雙方的貿易爭端。但美國總統克林頓與日本首相並未能就雙方的貿易爭端達成共識,雙方談判破裂,外彙市場上日元對美元的彙率大幅攀升,升幅高達5%,這又給了索羅斯沉重一擊。

做空德國馬克和日元共使索羅斯損失了6億美元。這雖然對索羅斯的投資形象產生了嚴重影響,但並不致命,索羅斯手中依舊有114億美元的資產。作為一代大師的索羅斯再一次憑借他超人的承受力和永不服輸的自信從這場災難中挺了過來。

剛從災難中走出來的索羅斯卻不得不麵對國會舉行的對有關對衝基金擾亂金融市場的聽證。在聽證會上,索羅斯針對對衝基金的經營方式是否屬於違法行為,國會有無必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監管等作了成功的解釋。他解釋說金融市場不可能就未來作出正確的評估,不均衡的跟風行為是劇烈的市場崩潰所必須的要素,自由浮動的貨幣是有缺陷的,市場總是誇張越限。在聽證會上,索羅斯還盡量淡化對衝基金在整個投資領域中的作用,聲稱其成交量在整個市場上的份額比較小,沒有必要對此特別緊張。索羅斯在國會聽證會的出色表現使他順利地通過了聽證會,國會不再擔心對衝基金,眾議院銀行委員會認為沒有必要對對衝基金進行進一步的監管。懸在對衝基金上方的利劍暫時被拿開了,索羅斯和他的量子基金又可以放心大膽地去行動了。

經曆了一係列股市的跌宕起伏,索羅斯漸漸煉就了與矛盾共生的本領。因股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因素作用於股市會帶來相互矛盾的影響。如一方麵美國股市牛氣衝天,另一方麵石油價格跌勢不止。石油價格的下跌會抵消通貨緊縮的作用,導致經濟崩潰。麵對這種令大多數投資者困惑的情形,索羅斯采取了既不放棄建立在仍然有效的假設之上的做法,同時,又在新假設之上采取相反的做法。這種同時以兩種相反的理論作為行動指南的策略雖然會使投機家暫時地處在兩種完全相背離的軌道上,看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在許多場合這樣做是明智的。

索羅斯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對他的“雙向”策略進行說明:“如果我最初進行一項真實投資,然後賣空相等的份額,那麼價格下跌20%(即使它同時影響多頭和空頭兩方麵),我在多頭上投資將隻剩下80%。如果我適時地收回空頭投資,就能彌補這種損失;即使價格上漲使空頭交易受到損失,也要比價格下跌時的多頭交易的損失小。”當然,現實要比這個例子複雜的多,因為他常常同時在幾個市場上操作,一般來說,很少有人能真正算清。

整個1994年,索羅斯承受著日益增大的壓力。1994年,量子基金隻比上一年增長了2.9%。各種媒體也在不斷地攻擊索羅斯,一邊對其公布的贏利數據進行質疑,一邊發表一些挖苦性的文字,如“漏洞百出的索羅斯”“煉金術失去了點金術”等等。媒體的這些評論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索羅斯本人。作為60多歲的人,他已處於事業上的顛峰,早有急流勇退的打算。如果他在1994年的成績還像以前那樣驕人的話,他可能已經就此引退。但由於1994年的失手,使他陷入媒體攻擊的包圍中,他又如何能視而不見?索羅斯無法接受投資生涯的如此結局,他決定再現輝煌。索羅斯開始潛動尋找大目標

*金融鱷魚索羅斯*——

索羅斯最終把目標瞄準了東南亞。在90年代初期,當西方發達國家正處於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卻出現奇跡般的增長,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經濟前景一片燦爛,東南亞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經濟危機爆發前曾一度是各發展中國家紛紛仿效的樣板。東南亞國家對各自的國家經濟非常樂觀,為了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代,紛紛放寬金融管製,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求成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但東南亞各國在經濟繁榮的光環閃爍中卻忽視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增長不是基於單位投入產出的增長,而主要依賴於外延投入的增加。在此基礎上放寬金融管製,無疑於沙灘上起高樓,將各自的貨幣無任何保護地暴露在國際遊資麵前,極易受到來自四麵八方的國際遊資的衝擊。加上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東南亞各國普遍出現了過度投機房地產、高估企業規模以及市場需求等,發生經濟危機的危險逐漸增加。

早在199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莫裏斯•戈爾茨坦就曾預言:在東南亞諸國,各國貨幣正經受著四麵八方的衝擊,有可能爆發金融危機。尤其是泰國,危險的因素更多,更易受到國際遊資的衝擊,發生金融動蕩。但戈爾茨坦的預言並未引起東南亞各國的重視,反而引起反感。東南亞各國仍陶醉於自己所創造的經濟奇跡。

南亞出現如此巨大的金融漏洞,自然逃不過索羅斯的眼睛。他一直在等待有利時機,希望能再打一場英格蘭式的戰役。1993年,索羅斯認為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被低估,決定拿林吉特作為突破口。他聯合了一些套頭基金經理開始圍剿林吉特,但是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卻決心維持低幣值的林吉特,馬哈蒂爾采取了一係列強有力的措施,加強了對本國資本市場的控製,索羅斯及一些套利基金經理無機可乘,隻好暫且收兵。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也因此才免遭劫難。但在馬來西亞的小敗並未使索羅斯退卻,他隻是再一次地等待更好的機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亞各國經濟過熱的跡象更加突出。名國中央銀行采取不斷提高銀行利率的方法來降低通貨膨脹率。任這種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機的機會。連銀行業本身也在大肆借/美元、日元、馬克等外幣,炒作外幣,加入投機者的行列。這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各國銀行的短期外債巨增,一旦外國遊資迅速流走各國金融市場將會導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蕩。東南亞各國中央銀行雖然也已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但麵對開放的自由化市場卻顯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其中,問題以泰國最為嚴重。因為當時泰國在東南亞各國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最高,泰株緊盯美元,資本進出自由。泰國經濟的\"泡沫\"最多,泰國銀行則將外國流入的大量美元貸款移入到了房地產業,造成供求嚴重失衡,從而導致銀行業大量的呆賬、壞賬,資產質量嚴重惡化。1997年上半年,泰國銀行業的壞賬據估計高達310億~350億美元。加之借款結構的不合理,更使泰國銀行業雪上加霜。泰國銀行業的海外借款95%屬於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索羅斯正是看準了東南亞資本市場上的這一最薄弱的環節才決定首先大舉襲擊泰株,進而掃蕩整個東南亞國家的資本市場。

【1997年】,3月,當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莊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時,索羅新認為千載難逢的時機已經來;索羅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經理開始大量拋售泰林,泰國外彙市場立刻波濤洶湧、動蕩不寧。泰株一路下滑,5月份最低跌至1美元兌26.70銖。泰國中央銀行在緊急關頭采取各種應急措施,如動用120億美元外彙買人秦鐵,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製本國銀行的拆借行為等。這些強有力的措施使得索羅斯交易成本驟增,一下子損失了3億美元。但是,隻要素羅斯對他原有的理論抱有信心,堅持他的觀點正確,他不僅不會平掉原來的頭寸,甚至還會增加頭寸。3億美元的損失根本無法嚇退索羅斯,他認為泰國即使使出渾身解數,也抵擋不了他的衝擊。他誌在必得。

1997年6月下旬,索羅斯籌集了更加龐大的資金,再次向泰鐵發起了猛烈進攻,各大交易所一片混亂,秦鐵狂跌不止,交易商瘋狂賣出泰林。泰國政府動用了3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和150億美元的國際貸款企圖力挽狂瀾。但這區區450億美元的資金相對於無量級的國際遊資來說,猶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7月2日,泰國政府由於再也無力與索羅斯抗衡,不得已改變了維係13年之久的貨幣聯係彙率製,實行浮動彙率製。泰銖更是狂跌不止,7月24日,泰銖已跌至1美元兌32.63銖的曆史最低水平。泰國政府被國際投機家一下子卷走了40億美元,許多泰國人的腰包也被掏個精光。

索羅斯初戰告捷,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決定席卷整個東南亞,再狠撈一把。索羅斯颶風很快就掃蕩到了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印尼盾、菲律賓比索、緬元、馬來西亞林吉特紛紛大幅貶值,導致工廠倒閉,銀行破產,物價上漲等一片慘不忍睹的景象。這場掃蕩東南亞的索羅斯颶風一舉刮去了百億美元之巨的財富,使這些國家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化為灰燼。

亞洲的金融危機還迅速波及到了拉美和東歐及其他亞洲的創彙和證券市場,巴西、波蘭、希臘、新加坡、台灣等國和地區的外彙和證券市場也發生了動蕩,貨幣與證券價值紛紛下跌,這些國家的政府也不得不動用國庫支持本國貨幣及證券市場。許多國家已到了談“索”色變的地步。索羅斯在金融市場上的出擊使得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和貿易逆差激增,破壞性極大,各國開始加強金融監管,時刻防範素羅斯,這也使索羅斯的行動變得不再那麼容易了。

掃蕩完東南亞,索羅斯那隻看不見的手又開始悄悄地伸向剛回歸祖國的東方明珠——香港。1997年7月中旬,港幣遭到大量投機性的拋售,港幣彙率受到衝擊,一路下滑,已跌至1美元兌7.7500港幣的心理關口附近;香港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各大銀行門前擠滿了擠兌的人群,港幣對始多年來的首度告急。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立即入市,強行幹預市場,大量買入港幣以使港幣兌美元彙率維持在7.7500港元的心理關口之上。剛開始的一周時間裏,確實起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不久,港廳兌美元彙率就跌破了7.7500港元的關口。香港金融管理局再次動用外彙儲備,全麵幹預市場,將港幣彙率重又拉升至7.7500港元之上,顯示了強大的金融實力。索羅斯第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有力防守中失敗了。

根據以往的經曆看,索羅斯絕不是那種肯輕易罷休的人,他開始對港幣進行大量的遠期買盤,準備再重視英格蘭和東南亞戰役的輝煌。但這次索羅斯的決策可算不上英明,因為他也許忘了考慮香港背後的中國大陸,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外彙儲備達2000多億美元,加上台灣和澳門,外彙儲備不少於3740億美元,如此強大的實力,可不是英格蘭、泰國等國所可比擬的。此番襲擊港幣,勝算的把握並不大。

對於香港而言,維護固定彙率製是維護人們信心的保證,一旦固定彙率製在索羅斯等率領的國際遊資的衝擊下失守,人們將會對香港失去信心,進而毀掉香港的繁榮,所以,保衛香港貨幣穩定注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生死戰。香港政府會不惜一切代價反擊對港幣的任何挑戰。

1997年7月21日,索羅斯開始發動新一輪的進攻。當日,美元兌港幣3個月遠期升水250點,港幣3個月同業拆借利率從5.575%升至7.06%。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於次日精心策劃了一場反擊戰。香港政府通過發行大筆政府債券,抬高港幣利率,進而推動港幣兌美元彙率大幅上揚。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對兩家涉嫌投機港幣的銀行提出了口頭警告,使一些港幣投機商戰戰兢兢,最後選擇退出港幣投機隊伍,這無疑將削弱索羅斯的投機力量。當港幣又開始出現投機性拋售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銀行間的隔夜貸款利率暴漲。一連串的反擊,使索羅斯的香港征戰未能討到任何便宜,據說此舉使索羅斯損失慘重。中國政府也一再強調,將會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捍衛港幣穩定。必要時,中國銀行將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聯手打擊索羅斯的投機活動。這對香港無疑是一種強心劑,

但對索羅斯來說卻絕對是一個壞消息。”素羅斯聽到的“壞”消息還遠不止這些。1997年7月25日,在上海舉行的包括中國、澳大利亞、香港特別行政區、日本和東盟國家在內的亞太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會議發表聲明: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良好,彼此要加強合作共同打擊貨幣投機力量。這使索羅斯感到投機港幣賺大錢的希望落空,隻得悻悻而歸。

港幣從1983年開始便與美元掛鉤,7.8港幣=1美元。用美元狙擊美元,顯然不可行。那索羅斯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是假借狙擊港幣為名,做空恒指,使得恒指從18000點跌到6000點,重挫了香港經濟。可見索羅斯的亞洲狙擊行動基本是完勝。

索羅斯作為世界上的頭號投資家是當之無愧的。從他進入國際金融領域至今,他所取得的驕人業績,幾乎無人與之能比。也許有的投資者也會有一兩年取得驚人業績,但像素羅斯那樣幾十年一貫表現出色,卻非常難得。他雖然也曾經曆過痛苦的失敗,但他總能跨越失敗,從跌倒的地方再站起來,而且會變得更加強大。他就像金融市場上的“常青樹”,吸引著眾多的渴望成功的淘金者。

也有人將索羅斯稱為“金融殺手”、“魔鬼”。他所率領的投機資金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許多國家的財富。掏空了成千上萬人的腰包,使他們一夜之間變得一貧如洗,故而成為眾矢之的。但索羅斯從不隱瞞他作為投資家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他曾為自己辯解說,他投機貨幣隻是為了賺錢。在交易中,有些人獲利,有些人損失,這是非常正常的事,他並不是損害誰。他對在交易中遭受損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負罪感,因為他也可能遭受損失。

不管是被稱為金融奇才,還是被稱為金融殺手,索羅斯的金融才能是公認的。他的薪水至少要比聯合國中42個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還要高,富可致42國,這是對他金融才能的充分肯定。

他雖然是一個有爭議的人,但不容置疑,他又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