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看好自己,就有好運氣(1)(1 / 3)

適當程度的自愛對女人來說,是很健康的表現。

女人首先要懂得愛自己

奧黛麗·赫本是20世紀最受世人喜愛與爭相模仿的女性之一。在她成為電影演員的時候,好萊塢就已經有了一個名為“凱瑟琳·赫本”的超級女星。當時,導演曾勸奧黛麗·赫本改名字,以免別人會將她與凱瑟琳·赫本進行對比。此外,一個小小的好萊塢中有兩個赫本也並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凱瑟琳·赫本當時已經是著名的演員了,這對奧黛麗·赫本很不利。可是,奧黛麗·赫本卻充滿自信地對導演說道:

“不,我一定要用真實的名字。”

“那是為什麼?”

“因為我就是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是一個自信而有魅力的女人。她能夠得到眾多觀眾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她對自己的熱愛。奧黛麗·赫本鼓勵女性發掘與強調自己的優點,不僅改變了女性的穿著方式,也改變了女性對自我的看法。她剛出道的時候正是性感女星得到熱烈追捧的時候,可是她卻以激進的姿態和絕對的勇氣,改變了世人所公認的美女定義,以特立獨行的瘦削身材和短發樹立自己的獨特形象。

奧黛麗·赫本的經曆告訴我們,隻有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你越是愛自己、愛身邊的人,你的改變也就越大、越驚人,同時也會越來越得到別人的愛。

自愛多少有那麼一點是從自戀開始的,對自己的眷顧和迷戀就是一種自信,就是一種無須任何情感支撐與依附的幸福。試想,如果連自己都不愛自己的話,又怎能得到別人的愛呢?

在眾人眼裏,米蘭達是一個美麗又成功的女人。可是,她總是對自己感到不滿,不是抱怨皮膚太過白皙,就是覺得鼻梁太過挺直,還覺得自己的額頭太寬了。甚至僅僅因為身邊的朋友有著纖細的雙腿,她就覺得自己的雙腿太胖了,從而連裙子都沒有穿過。此外,她還總抱怨現在的男友比不上前男友,經常因為不能將喜歡的名牌全部買下而怨恨目前的處境。長此以往,她總是將“世界上沒有比我更倒黴的人了”“她真漂亮,她肯定很幸福”的話掛在嘴邊,心情總是處於低穀。起初,她的朋友們試圖說服她,讓她改變這種認知,卻紛紛以失敗告終。最後,她的朋友們都一個個地離開了她。

其實,這種事事不如人的悲慘感覺並不是別人強加給她的,而是她自己強加給自己的。像米蘭達這樣的女人有如此結局,就是因為不夠愛自己,沒有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如果你自己都不珍愛自己,又能有誰去珍愛你呢?一個不知道珍愛自己的女人,一個不懂得從細微處照顧自己的女人,就不會隨時隨地流露出那份美麗與優雅。所以,對自己好一點,從愛惜自己的名譽,愛惜自己的身體開始,再一點點地具體到每一種情緒、每一個神態,這才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女人所應有的生活態度。也隻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越來越有期待,越來越令人滿足。於是,你最終會發現,一直想要追求的精致生活其實就是一種姿態,一種於細微處總有那麼一點點自愛的情結,而我們生活的高品質就在這種細微之處中。

了解並喜歡自己

女人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歡你自己”是必要條件之一。這不是“充滿私欲”的自我滿足,而是意味著“自我接受”。一種清醒的、實際的自我接受,並伴以自重和人性的尊嚴。

成熟的女人不會一味比較自己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她有時可能會批評自己的表現,或覺察到自己的過錯。但她知道自己的目標和動機是對的,她仍願意繼續克服自己的弱點,而不是自悔自歎。

成熟的女人會適度地忍耐自己,正如她適度地忍耐別人一樣。她不會因自己的一些弱點而感到活得很痛苦。

喜歡自己,是否會像喜歡別人一樣重要呢?我們可以這麼說:憎恨每件事或每個人的人,隻顯示出她們的沮喪和自我厭惡。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亞瑟·賈西教授,堅信教育應該幫助孩童及成人了解自己,並且培養出健康的自我接受態度。他在其著作《麵對自我的教師》中指出:教師的生活和工作充滿了辛勞、滿足、希望和心痛。因此,“自我接受”對每名教師來說,是同等重要的。

如今,全美國醫院裏的病床,有半數以上是被情緒或精神出了問題的人所占據。據報道,這些病人都不喜歡自己,都不能與自己和諧地相處下去。

誇大自身錯誤的程度和範圍是討厭自己的人經常做的事情之一。適當的自我批評是好事,有利於一個人的成長。但是演變為一種強迫性的觀念時,就會使我們意誌癱瘓,不能聚集力量做積極正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