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女士說:“我總是感到膽怯和自卑。別人好像都很沉著、自信。我一想到自己的缺點就感到泄氣,於是就無法自如地說話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的缺點,而在於你有多少優點。
決定一件藝術品和一個人的最終因素不是缺點。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充滿了曆史和地理的基本常識的錯誤,狄更斯則盡力在小說中渲染傷感的氣氛。但是誰計較呢?缺點並不妨礙他們成為一流的文學大師,因為優點才是最終的決定因素。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也會感到對方缺點的存在,但是我們喜歡和他們交往是因為我們喜歡他們身上的優點。
自我完善的實現依賴於對優點的發揮,取長補短,而不是整天在意自己的缺點。
對以前和當前錯誤的過分計較會使一個人的罪惡感和自卑感快速滋長。不用很久,我們就不再尊重自己,習慣性地對自己痛打五十大板。所以,我們一定要讓以前的事情沉到水底,然後遊到水麵上來重新呼吸新鮮的空氣。
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有個修車匠的女兒,她一直想當個歌手,不幸卻長了闊嘴和齙牙。第一次公開演唱的時候,為了顯得有魅力,她一直想辦法把上唇向下撇,好蓋住突出的門牙。結果呢?她看起來十分可笑,當然注定了失敗。
但是,有個人聽了演唱之後,覺得她頗有歌唱天賦,便率直地告訴她:“我看了你的表演,知道你想掩飾什麼,你不喜歡自己的那口牙齒!”女孩聽了覺得很羞赧。那人繼續說:“這有什麼呢?齙牙並不是罪惡,為什麼要掩飾它呢?張開你的嘴巴,隻要你自己不引以為恥,觀眾就會喜歡你的。何況,這口牙齒還說不定會帶給你好運氣呢!”
她接受了這個人的建議,不再在意那口牙齒。從那時起,她關心的隻是聽眾。她張大了嘴巴,盡情開懷地唱,終於成了頂尖的歌星——她就是卡絲·黛莉。
你和我都具有這些潛能,所以,不要浪費時間去擔憂自己與眾不同。你在這世上完全是嶄新的,前無古人,也將後無來者。
遺傳學家告訴我們,你是由48個染色體互相結合的結果。其中24個來自父親,24個來自母親。每個染色體裏麵有成百個遺傳基因,每一個基因都能改變你整個生命。因此,我們的確是“不可思議、極為奇妙”的一個組合。
你應慶幸自己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應該把自己的稟賦發揮出來。經驗、環境和遺傳造就了你的麵目,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園地;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得彈起生命中的琴弦。
愛默生在散文《自恃》中寫道:
“每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當中,都會有段時間確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隻會毀了自己;每個人的好與壞,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縱使宇宙間充滿了好東西,不努力你什麼也得不到;你內在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隻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則連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這就是愛默生所說的。另外,道格拉斯·瑪拉赫也用一首詩表達了他的看法:
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上的高鬆,
那就當棵山穀裏的小樹吧——
但要當棵溪邊最好的小樹。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
那就當叢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小灌木,
那就當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隻麝香鹿,
那就當尾小鱸魚——
但要當湖裏最活潑的小鱸魚。
我們不能全是船長,必須有人也當水手。
這裏有許多事讓我們去做,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
決定成敗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
而在做一個最好的你!
肯定自己,生活就會對你微笑
如果我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我們就會願意對他人敞開心懷。反之,如果我們深深懷疑自身價值,不相信自己所具有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那麼我們的內心自然就會缺乏安全感。這樣的心理往往會導致行為結果上的挫折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