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卑勝過以自我為中心。肯恩從後門進來時,已經過了晚餐時間。他老婆汀娜從房間叫著:“我在這兒,甜心,快點過來!”當他踏進房間時,汀娜看到的是一個沒有心情玩笑嬉戲的肯恩,他看起來很累。“我打賭你餓了,看來你要吃些東西才行,給我十五分鍾,我替你熱晚餐。”
肯恩生氣了,“你知道我什麼時候會到家的!為什麼你不能現在就已經為我準備好了呢?除了你自己,你從來沒有替別人想過嗎?”他吼叫著。
“真是抱歉,親愛的,我不喜歡把飯菜準備好,結果你回來的時候又都冷了。趕快去換件衣服吧!我會盡快把飯菜都弄好的。”
當他要回臥房,經過女兒的房間時,這兩個念小學的女兒正在吵嘴,他惱怒地向她們說:“你們兩個怎麼搞的?難道就不能好好相處一天嗎?如果你們不立刻停止拌嘴的話,你們會後悔的,我不要再聽到這些聲音了。”
肯恩終於去洗了臉、換了衣服,在飯桌上埋頭看報紙,麵無表情且安靜地吃著他的晚餐。接下來整晚的時間,汀娜和兩個女兒離他遠遠的。以前她們就多次經曆過肯恩這種生氣的情形,她們知道若再有什麼人或事刺激他的話,他立刻會大發雷霆的。
坐在卡特醫生的診療室裏,汀娜解釋說:“生活在這樣緊張的氣氛中,我真是疲勞透了。肯恩的生氣根本沒有原因,連最小的挫折都會引起他暴怒,我常懷疑他哪一天會情緒失控,把我和兩個女兒給殺了,也說不一定。一定得想個解決之道,否則,我想我得結束這段婚姻了。”
“哦!你已經威脅過很多次了,多到我再也不會放在心上了,”肯恩回答說。“我的生活充滿壓力,偶爾才發泄一些怒氣。你認為隻有我一個人會大呼小叫嗎?你為什麼說不能放棄這種自怨自艾的感覺呢?”
汀娜轉向卡特醫生說:“我已經絞盡腦汁了,我不認為我是個不負責任的太太,肯恩曾承認我是個不錯的太太,而且我是個可以忍耐的人。但是他的生氣是一股致命的威力,我真的筋疲力竭了。”
卡特醫生問肯恩說:“你知道你的生氣帶來某些問題嗎?”
“我想是的。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切都沒事兒,我就不會在這裏了。所以我知道是出了問題。或許我應該緩和我的挫折感吧;但是別指望我會承擔一切責任,我們全家人都有錯。”
在他們最初的治療期間,肯恩知道他需要幫忙,以了解他憤怒的原因,所以他同意個別和卡特醫生討論,以找出他問題的根源所在。他們討論了他的憤怒多少是為了掩飾不安全感。他說他的父親非常嚴厲,而且幾乎感覺不到朋友們對他的肯定。他從童年起就學會斷然拒絕他的親人,並宣稱他們對他而言是多麼地不重要。但是在他接受心理轉道期間,肯恩承認他強烈地渴望被愛。
他和卡特醫生探討了醞釀他控製欲的經曆,主要是由於他小時候受到權威性的控製,使得他下定決心不再讓任何人控製他。然而他自己又發展出更加權威的習慣,顯然地是把這個不喜歡別人用來對待他的方式,發揮得太過頭了。
這類的洞察有助於肯恩對自己的生氣有更多的理解,所以在最初幾周的輔導中,他在緩和他的脾氣上獲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但是在某個星期四的早晨,肯恩直言不諱地告訴卡特醫生說:“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控製住我的生氣,如果汀娜不注意我,我實在很難控製得了;還有我的女兒,她們知道媽媽對我的方式不對勁,所以她們就不尊敬我。昨天晚上我又發了一頓火,我要讓他們明白最好對我尊重點兒,否則我會掀起軒然大波的。”
卡特醫生評論道:“肯恩,我們以前討論過維護自尊是正常的,但是你人格上還是有些東西需要探討。你被你自己搞得筋疲力竭,你的憤怒有很高的比率是發生在你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時。”
肯恩的憤怒是被他的自我中心所驅使,他像我們其他人一樣,因這特質而掙紮。
自我中心是什麼意思?人類與生俱來都是很自我的,喜歡把自己擺在第一。
或許你已不記得以前的事了,但你知道這種特征的存在。當你的父母親跟你說“不”的時候,你就哭;如果另一個孩子在玩你最喜愛的玩具時,你就緊抓著不放;給你不是你喜歡吃的東西時,你就拒絕吃它;當你的父母親嚐試要給你一些指示時,你就不理他們。
想到這些小時候的行為,我們不禁啞然失笑,並辯解說,年幼的小孩子有這些古怪的行動,是因為他們不懂事。但是想想看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信念在性格發展上如何持續呢?這樣的性格似乎一年比一年不明顯,但是它仍支配著我們。從牙牙學語的幼兒開始,它就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如果它表現在成年人身上,就是自大。它成為我們處世的一種態度,使我們變得冷漠和無情,我們可以確定,任何不健康的生氣都是受這種特質所影響的。
通常我們對自大的了解很有限。當你想到一個自大的人時,你有什麼樣的印象呢?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認為某人非常的自滿或傲慢——)為了明了自大的滲透力,你必須拋開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張開你的心去廣泛地思考各種行為。自大不僅是蠻橫或是自滿,它實際上是任何不健康,無建設性的情緒或行為的核心,特別是,它在生氣的理由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為了認識你如何和自大相抗衡,請在以下適合你的敘述之前打上“√”的記號。
□我常思索人們為何總不如我想象的能夠體諒別人。
□當某人不夠細心時,我會鑽牛角尖,並且庸人自擾。
□當人們表現出無能的時候,我就會變得很沒耐性或很急躁。
□有時我會幻想,如果我擁有更理想的環境,人生將會更美好!
□我的情緒依賴別人如何表現對我的尊敬而起伏。
□當我在表達我的意見時,如果別人不好好聽的話,我就會心情不佳。
□我的個性是出了名的固執。
□當我目睹一些別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時,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希望我的生活中也能擁有。
□在社交圈裏,我覺得即使是需要有所掩飾,仍有必要保持一個無汙點的名聲。
□我總是盡量避免泄露個人的特質。
如果以上的敘述有五、六項符合你的情形的話,自大就存在於你的情緒中,而生氣也就難免會發生了。
自大是我們精神上的疾病
為了了解自大對人格的影響,認清它如何與我們的天性糾纏不清是很重要的。自大是一種精神性的疾病,它是我們性格特質的病征。
這種與生俱來的特質伴隨著所有不適當生氣的形式而存在。無論我們怒叱、譏笑、批評或在謾罵中沉默的退縮,我們都在培養這種思想:“為何我不能說什麼就做什麼”即使當我們決定要親切和藹地表達情緒時,如果事情與我們的喜好相違背,我們對這些決定也就變得躊躇不前了。
沒有任何一種心理療法能完全免除自大,但我們可以學著使其影響減至最低。不過隻要我們活在世上一天,自大就會折磨我們一天。
請你觀察牙牙學語的幼兒,如何顯露出他或她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些行為?(例如:當我的孫子想要玩遊戲的時候,如果我不立刻答應他就會大發脾氣——)因為自我中心是我們的中心特質,即使我們已是成人,問題也依然存在。出現這種特征時,你最常有的表現如何?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很容易失去耐性:當有人說我壞話時,我就變得悶悶不樂而且情緒低落——)在和卡特醫生確認了他自我中心的程度後,肯恩安靜地坐了一會兒,然後深思地說:“我承認當我有所要求時,我表現得非常自大,但是我從不知道它是這麼無所不在,它在我的人格中幾乎處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