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這個世界上的唯一一個,從前沒有過,以後也不會再有,從開天辟地一直到現在,從來沒有任何人完全跟你一樣,而且將來直到永遠、永遠,也不可能再有一個完全完全像你的人。新的遺傳學告訴我們,你之所以為你,必是由於你父親的二十四個染色體和你母親的二十四個染色體所具有的遺傳信息組合的結果,即便同是這兩對染色體群,也從來不會產生相同的組合。我們就是這樣被“既可怕又奇妙的基因造成的。”
我們應該慶幸我們是這樣的一個唯一,應該盡量利用大自然所賦予自己的獨特的一切。也就是說,歸根結蒂,你隻能唱你自己的歌,你隻能畫你自己的畫,你隻能做一個由你的經驗、你的環境、你的家庭,最重要的是,由你自己獨特選擇所造成的你,不論好壞,你都得自己創造一個自己的小花園,你都得在生命的交響樂中演奏你自己的樂器。
愛默生在他的散文《自恃》中寫道:“每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當中,都會有一段時間確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隻會毀了自己;每個人的好與壞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縱使宇宙間充滿了美好的東西,但如果不努力你什麼也得不到;你內在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隻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但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則連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什麼。”
另外,道格拉斯·瑪拉奇的一首詩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上的高鬆,那就當棵山穀裏的小樹吧;
——但要當一棵溪邊最好的小樹。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那就當一叢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小灌木,那就當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隻麝香鹿,那就當尾小鱸魚;
——但要當湖裏最活潑的小鱸魚。
我們不能全是船長,必須有人去當水手。
這裏有許多事讓我們去做,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
如果你不能做太陽,就做一顆星星。
不能憑大小來斷定你的輸贏,
不論你做什麼,都要做最好的一名。
邁克是一位年輕的公司職員。公司老板認為他做事大笨,對他的評價不好,為此,邁克常常感到十分痛苦。我們想一想:要是邁克並不知道自己的老板認為他很笨,他還會因此而不快嗎?當然不會。一個人怎麼會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痛苦呢?由此看來,造成邁克精神不快的原因,並不在於上司對他的看法,而在於他自己的感覺。此外,邁克不快的原因還在於,他確信別人的看法比自己的看法更為重要。如果他認為自己並不太笨,並且通過自己的表現向老板證明了這一點,他還會因此而痛苦嗎?
每個人就像宇宙中無數的天體一樣,按照自己的軌跡不停地運轉。然而,對於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人來說,他們生活在世,卻無法找到自己生活的軌跡,因為他們失去了一個人生的自我,隻能按照別人的意願而生活。他們不能控製自己的思想與情感,無法把握人生的幸福,不能保持自己的健康,不能擁有自己的現實生活。他們活得很累,也很苦,因為他們不能主宰自己。
生命屬於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完全應該根據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亞伯拉罕·林肯曾說過:“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人決心想獲得某種幸福,那麼,他就能得到這種幸福。”
十五、克服人性中可悲的一麵
“康老子”是宋曲裏麵的人物,他把祖上留下來的萬貫遺產完全敗光,淪為乞丐,僅剩一條毛毯,白天披在身上當衣服,夜裏蓋在身上當鋪蓋,忍饑挨餓,飽嚐痛苦,對於自己從前的行為非常後悔。有一天,一個波斯商人在街頭碰見他,注意到他的毯子,發現這床毯子是用冰蠶的絲織成的,全世界沒有第二條,堪稱無價之寶,立即高價買了去。於是康老子又有錢了,又成為富翁了。在又一次的揮霍享受之後,他在很短的時間內花光了所有,再度淪為乞丐。可是這次他沒有了毯子,凍死在街頭。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可悲的一麵,意誌薄弱的人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犯以前的錯誤,萬劫不複,直至毀滅自己。這不是由於無知,而是明知故犯,不能控製自己心裏的惡念。“康老子”的故事就表現了人世間這種可怕的毀滅,充滿了警告意味。這樣的故事我們不可不知,也不可不懂。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喬納博士講了這樣一件事:我過去經常乘坐一家航空公司的班機,該公司有一個非常強的以顧客為中心的目標,即要成為“準點到達第一”。然而,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的工作卻產生了相反的後果。一天,因交通堵塞,我到達登機口時比規定的檢票時間晚了一分鍾。檢票門已關閉,登機通道也關閉了。下一航班要在4小時以後起飛,於是我禮貌地問服務員能否把門打開,讓我上飛機。他們禮貌地拒絕了。我隻好坐下,飛機也停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