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早就證實了放射線可引起胎兒畸形。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時,美國在日本的長畸、廣島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戰後人們對幸存者作了調查,發現距爆炸中心2000米以內宮內死胎和新生兒死亡占43.3%,2000~4000米則為8.8%。
日常生活中,人們很少有機會接觸放射線,但有時由於醫療需要而接觸的卻不乏其人。如X光透視、CT掃描、放射性碘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腫瘤的放射治療,以及各種同位素檢查等。這些接觸對正常人一般不會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對孕婦腹中正在迅速分化發育的胎兒來說卻可能為禍不淺。所以,凡是懷孕或可能懷孕的婦女到醫院看病,一定要把孕情告訴醫生。同時,人的精子和卵子很容易受放射線損傷,放射線可造成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斷裂或基因突變,有毛病的精子和卵子結合後孕育出來的胎兒當然不會正常。所以,青年男女在懷孕1個月前就應避免接觸放射線。
放射線對胎兒的不良影響主要取決於胎齡和接觸量。如在妊娠第1~2周受到照射,可能造成流產,第2~12周受到照射,將影響胎兒當時正在發育的那些髒器,再以後接受照射時,影響則可能要小一些,但仍可能出現生長發育的缺陷,最常見的畸形是小頭症和智力遲鈍。
所以,孕婦即使萬不得已需作X光透視檢查,也應在懷孕12周即3個月以後,並盡量減少照射量。長時間的胃腸貝餐造影等檢查應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