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中的蛋白質、脂肪容易被嬰兒消化吸收。
母乳中的糖是乳糖和黏多糖,能抑製大腸杆菌的繁殖,使嬰兒不容易得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
母乳中含的蛋白質、脂肪和糖的比例適合嬰兒的生理需要。
母乳中含有維生素和多種消化酶,有助於嬰兒消化。
母乳中的鈣、磷比例適當,容易被嬰兒吸收、儲存,有利於骨骼的生長、發育。
母乳中含有抗體,可增加抵抗力使嬰兒少生病。
母乳幹淨、新鮮,不需要消毒。
母乳“價廉物美”、“隨產隨銷”,不會被細菌汙染。
母乳喂養可促進產婦子宮收縮,有利於產後惡露的排出和子宮的複舊。
通過哺乳可觀察嬰兒的冷暖饑飽,還能增進母嬰間的感情交流,有利於嬰兒的智力發育。
國際上將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作為婦幼衛生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兒童基金會發表了“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的聯合聲明”。要求4~6個月的嬰兒必須純母乳喂養,並作了有關規定:
(1)建議新生兒出生半小時內即喂奶,這樣可促使母乳來得早、多,有利於產婦子宮收縮,減少產後陰道出血。
(2)新生兒開奶前不宜喂糖水。糖水比母乳甜,喝慣了糖水將影響新生兒的吸吮力。不要給母乳喂養的嬰兒吸橡皮奶頭,因橡皮奶頭不用費力,易使新生兒產生錯覺。橡皮奶頭和奶瓶不易徹底消毒,易發生消化道疾病。
(3)提倡母嬰同室,讓母親與嬰兒一天24小時在一起,有利於增進母嬰之間感情,有利於乳汁分泌,有利於產婦照料孩子,有利於按需哺乳。
(4)鼓勵按需哺乳,嬰兒何時要吃就何時喂,另外母親奶脹也要及時喚醒嬰兒喂,隻有做到按需喂養,才能保證嬰兒生命發育的需要。
(5)4~6個月以前嬰兒提倡純母乳喂養,母乳無論從熱量或水分上都是足夠的,隻要母乳充足,不需另外加喂水。
(6)斷奶時間。1歲以後母乳的蛋白質含量下降,但仍是嬰兒的良好飲食,而且母乳內的脂肪在嬰兒1歲後才逐漸增多,因此,嬰兒斷奶時間為1歲半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