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產後母體有哪些變化?為什麼產後42天必須去醫院作婦科檢查?(1 / 1)

產後母體變化以生殖器官的複原和乳房的發育最為明顯。還有全身各個器官也在逐漸恢複至正常非孕狀態。

一般外表變化。產婦在分娩後,體力精力消耗過大,會覺得很疲勞、嗜睡。產後24小時內體溫可能會高一些,且多汗,尤其在睡眠時和醒後。產婦會大便秘結、尿量增加。這些外表變化都由內部變化所引起。

生殖器官。子宮複舊是母體複舊變化完成的標誌。子宮在分娩後會立即收縮到臍下4厘米左右。24小時後子宮又增大一點,上升至臍平,以後宮底高度每天收縮下降1~2厘米,產後第五天宮底在臍恥之間,產後第10天降入骨盆,在腹部再也摸不到子宮,產後6周,子宮基本恢複孕前的大小。分娩時,胎兒通過撐開的陰道壁,並留下許多小傷口,分娩1~

2天排尿時刺痛,一周後疼痛消失。分娩時,外陰部及會陰部可被撕裂,產後3~4天傷口疼痛,局部紅腫,通常一周後自然消失。

乳房變化。產後第2~3天,產婦乳房極度膨脹,靜脈充盈,壓痛明顯,此時會分泌少量初乳。初乳為渾濁淡黃色液體,一周後向成熟乳過渡,變為白色,分泌量增多。

惡露。隨著子宮縮小,惡露的量和色也逐漸發生變化。產後1~3天為血性惡露,以血為主,混有蛻膜和黏液,色為暗紅;產後4~7天是漿液性,以宮頸黏液為主,色變為褐色;產後1~2周為白色惡露,這是反映子宮恢複好壞的主要標誌。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不超過月經量。約半個月至20天惡露基本消失。

子宮頸。產後子宮頸軟而鬆弛,並且很快恢複其正常狀態。子宮頸口在產後1~2周恢複。

腹壁皮膚受子宮膨脹影響,肌纖維增生,腹壁鬆弛至少6周後方能恢複。

婦女在妊娠期間和分娩時,體內所發生的生理和解剖上的變化,在產後都要逐步恢複到原來的狀態。為了了解這些變化恢複的情況,保證產婦的身體健康和勞動能力,必須認真觀察產褥期的各種變化,因此要求產婦在產後6~8周到醫院進行一次全麵檢查。檢查內容包括:①全身情況,如測體重、血壓和心肺、血尿常規的檢查。②婦科情況,主要了解生殖器官是否正常,陰道、子宮、會陰等傷口是否痊愈,陰道分泌的顏色和量是否正常,子宮大小,有無子宮脫垂。檢查乳房和乳汁分泌量。對曾有妊娠中毒症或妊娠並發症的產婦,應檢查有無後遺症,對有關疾病還需進行複查和處理。最後還要指導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