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為什麼要平衡膳食?如何安排嬰幼兒的夥食?(1 / 1)

人體為了維持自身的生長發育,修複損傷器官和日常活動,需要從外界不斷攝取各種物質,這些需要的物質全都包含在食物中間,總稱為營養素。

營養素共分為六大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和水。前三種能產生熱能,故也叫產能營養素。後三種不能產生能量,也叫非產能營養素。目前,有專家認為食物纖維素也應屬於營養素範圍。

所謂平衡膳食是指膳食的搭配必須滿足和適合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

平衡膳食符合

兒童時期的膳食原則:按需供給,它能夠保證兒童獲得足夠、全麵的營養素,保證兒童的正常生長,維持抗病能力和適應環境的應變能力。

平衡膳食要具備四個條件:營養素種類齊全;營養素含量符合兒童的生理需要;營養素之間比例適當;食物結構適於兒童消化吸收。

幼兒時期消化係統的特點是:乳牙已經逐漸出齊,有咀嚼食物的能力。消化機能也在不斷完善,已能消化和吸收各種營養素,根據這一特點,幼兒的夥食安排應該是食品的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多,乳品逐漸減少。具體安排主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平衡膳食。即各種營養素搭配要適當,必須保證充足的熱能和六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的重量比應接近1:1:4(按我國飲食習慣,1:0.7:5比較符合實際)。各種維生素的供應要充足。

花色品種多樣。經常變換食物品種,提高兒童進餐興趣。

烹調方法。調味要可口,顏色要鮮豔,避免油炸食品等難以消化食物,少用辛辣刺激性調味品。

三餐及點心分配合理。一般早、中、晚三餐各占總熱能分別為20%、35%、30%。點心占總熱量的15%,分1~2次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