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體重兒指出生體重在2500克以下的新生兒,它包括早產兒和小樣兒。
早產兒是胎齡不滿37周出生的胎兒,胎兒在宮內生長發育正常,但由於各種原因使孕婦子宮收縮,導致胎兒提前出生,致使胎兒器官功能發育不良。
小樣兒是胎齡大於37周出生的胎兒,孕婦由於各種原因造成胎兒宮內營養不良,缺氧或胎兒本身有疾病,致使出生時體重低於2500克。
低體重兒的特點是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下,所以死亡率較足月新生兒明顯增加。因此低體重兒應該在醫院裏出生和予以特殊護理,等生活能力較強時才能出院喂養。
新生兒期是胎兒離開母體、子宮,由宮內生活轉變為宮外生活,使新生兒機體在短暫時間內經受了內、外環境突變的時期,同時,機體內部也發生了生理解剖的變化。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尚不完善,所以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護理不當,容易患病,從而影響孩子的健康和發育。因此,新生兒居住環境宜通風好(避免直接吹風),空氣新鮮,光線充足(避免直接曝曬),安靜。夏季不要將嬰兒裹得太緊,蓋得太多,要廢除將手足捆住的舊習俗。冬季要注意保暖,必要時在床褥上放置熱水袋(溫度60℃左右),但要防止燙傷孩子,室溫以攝氏22℃為宜。
早產兒由於體溫調節差,易受涼引起硬腫症、肺炎,故更要保持適宜的室溫,可用取暖器、空調等保暖。早產兒由於吸吮能力較差,若經常處於饑餓狀態,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因此,早產兒最好采用母乳喂養,小兒能直接吸吮母乳,若吮乳能力差,可以把奶擠出,用奶瓶喂養,或用滴管將奶沿小兒口角滴進嘴裏。早產兒由於免疫抗病能力較差,故特別要注意防止感染,一是注意皮膚臍部口腔的衛生,二是要避免過多的接觸外界環境,特別是要避免讓患病的人接觸早產兒。
隻要對新生兒加強護理,尤其是針對早產兒的特點進行精心護理,就能使小兒逐步適應外界環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