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怎樣辨別小兒的哭聲?(1 / 1)

孩子正常狀況下哭鬧是一種有益的全身運動,有利於肺部的發育,而對沒有表達能力的嬰兒來說,啼哭又往往是他們存在某些不適或某種需求的唯一表達方式。要想了解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父母應當學會分辨孩子的哭聲,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妥善地處理。

生理性啼哭。新生兒脫離母體第一聲哭,表明新生兒的肺泡已經擴張,開始獨自呼吸了,哭的聲音越大越響亮,就說明新生兒發育越成熟越健康。孩子啼哭有生理要求的哭,如嬰兒吃的奶量不夠或奶質較稀,喂奶後2~3小時哭,這時如用手指輕輕觸碰嬰兒的麵頰,嬰兒立即頭轉向該側,並有吸吮動作,這一般是饑餓的哭;每日給新生兒洗澡,若偶爾不洗會感到發癢或難受也會哭;新生兒大便前後、尿布潮濕未及時更換,或因衣服包裹太緊,不舒適就會以哭來表示,如孩子出現間斷無淚啼哭,頭還左顧右盼地搖動,則多半是找人與他親近或想人抱,這是表達心理要求的哭,並非病態,這種哭聲響亮而柔和,有節奏,時哭時停,無淚或少淚,隻要滿足要求,哭聲即能停止,顏麵會呈出安詳神態。

病理性啼哭。孩子常常因某些部位疼痛而啼哭,如突然啼哭聲大而節奏快,難以用哄、抱、吃奶等法止住哭鬧。在這時應當仔細檢查新生兒、嬰兒身體有哪些地方不適,要特別注意口腔、咽部、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有無潰瘍、破損、腫物;外陰和肛門有無濕疹或感染;兩耳有無壓痛和流膿,消化道有無嘔吐、腹瀉、腸痙攣等引起的腹痛。如哭聲很特殊,短促或發直,重者哭聲尖叫,叫做腦性尖叫,可能是顱內出血,顱內水腫,腦膜炎等,這些病均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哭鬧呈陣發性,且哭鬧後可發生吐、瀉則是患腸道感染或消化不良;哭聲無力並沒有眼淚,可能脫水;哭聲無力哭時氣急可能因患支氣管炎、肺炎;哭聲嘶啞可能喉頭水腫;如孩子哭鬧時搖頭或用手拍擊頭部則頭痛的可能性為大;如哭時用手指抓耳部或口腔,則分別是中耳炎或口腔炎的可能性大。

總之,對新生兒的異常哭鬧要格外加以重視,應及時送醫院檢查,以免造成嚴重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