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睡眠不好表現為睡前哭鬧、發脾氣、夜眠不安、易醒。對於小兒夜眠不安,首先要排除缺鈣引起的佝僂病、癲“圖_figure_0253_0022”、蟯蟲症、遺尿等原發性睡眠障礙,還要考慮由於生理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繼發性睡眠障礙。
導致嬰幼兒繼發性睡眠障礙的生理因素主要有:
母乳不足。哺乳期嬰兒因母乳不足,饑餓而睡眠易醒。對此應在睡前喂飽嬰兒,午夜可視情況再加喂。
睡前吃得過飽。胃腸道蠕動加強能影響睡眠。因此,晚間喂飽後的小兒,睡前不宜再吃零食。
晚間活動過多。睡前1~2小時作過度的興奮的遊戲,可影響小兒夜眠。
家長情緒影響。父母對小兒喜怒無常、過度溺愛或訓斥,使小兒興奮、恐懼,將會幹擾正常的心理平衡,影響睡眠。
繼發性睡眠障礙多見於3歲以內的小兒,隨著年齡的增長,中樞神經係統穩定性加強,睡眠障礙大多能自愈。但若睡前哭鬧嚴重或夜醒次數較多,睡眠持續時間不長,在糾正上述有關因素的同時,可給予適量的鎮靜、安眠藥,如異丙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