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新生兒嘔吐常見於哪些原因?(1 / 1)

(1)吞下羊水。在沒有開奶之前就嘔吐,吐出清水黏液或帶有少許血液,量少,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這種嘔吐,1~2日內自愈。必要時用小蘇打洗胃。

(2)腸道畸形。正常小兒應在出生後12~24小時內開始排黑綠色胎糞,由於腸道畸形,小兒嘔吐頻繁,且沒有大便,嘔吐物可為膽汁或糞便。堵塞部位較低者,則有明顯腹脹。有時畸形發生在肛門(直腸肛門)閉鎖,則肉眼可以看到小兒沒有肛門,或肛門指檢時可以發現直腸不通。

(3)咽下空氣。2~3個月以下的嬰兒,吮乳時口角不完全貼緊乳暈,因而咽下較多的空氣,當小兒平臥打飽嗝時,從胃中噎出的空氣將奶液帶出來,即形成嘔吐,預防方法是母親在每次喂奶後,將嬰兒抱起伏在自己身上,輕輕拍打腰背部,使小兒咽下的空氣通過打膈吐出來,喂牛奶者,要注意奶瓶內空氣不讓小兒吸入,這樣可以避免嘔吐。

(4)幽門痙攣與幽門狹窄。幽門是從胃通往十二指腸的門戶,它在給小兒剛喂奶時是關閉著的,到奶液在胃中已消化一段時間後才打開,之後奶液流入十二指腸進一步消化。幽門痙攣時由於幽門收縮過緊而狹窄,胃中的奶液流不下去,即發生嘔吐,這種嘔吐多在生後1~2周內發生。幽門狹窄時,因奶液流出更加受阻,這種嘔吐常發生在生後2~3周,數天內逐漸加劇,最嚴重時,幾乎每次喂奶後不久就吐出大量奶液和奶塊,吐後小兒仍饑餓想吃,日久則消瘦,不活潑。

(5)賁門鬆弛。有的小兒食道下部和胃的賁門(胃的開口處,與食道連結處)較鬆,經常不關閉,胃中奶液容易倒流出來。若喂奶後馬上將嬰兒放下睡覺,就容易引起嘔吐,如在小兒睡時將其頭部墊高,可防止嘔吐。

(6)巨結腸。巨結腸是小兒常見的消化道先天性畸形疾患,主要表現為某處結腸的增大和擴張,病變在於巨結腸遠端一段腸管的痙攣、狹窄而不能蠕動,糞便不容易通過,因此上麵的腸段變得很粗大,小兒經常便秘。較重的,可在生後一個月內就出現腹部膨脹,並發生嘔吐,有長期灌腸排便的病史,X線平片可見結腸顯著擴大,腹腔內積有大量氣體和糞便,鋇灌腸可查明痙攣性狹窄的範圍和部位。巨結腸需要手術治療,未手術前需要每天用1%鹽水反複灌洗腸道(灌腸前可用液狀石蠟50~100毫升保留灌腸),以清除積留的糞便。

另外,胃腸炎、腦膜炎等也可引起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