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08 橫生枝節(1 / 2)

陳宣帝延和三年,齊國於長江北岸訓練水軍,大有吞並荊南,進軍陳國之勢。

禦書房中,陳宣帝負手站在晉文帝時派人繪製的中原地圖前,默然不語。

已經五十六歲的陳宣帝雖然身負武功,此時卻已經兩鬢斑白。朝中政事已經讓他漸漸力不從心。陳國在他的手中走向了中興,但此時卻是內憂外患。朝中楚、王、衛三大世家門生遍布朝野,已然有把持朝政的勢頭,楚家更掌握了荊南全境足足三十餘萬兵馬。一旦自己去世,將皇位傳給自己那個不爭氣兒子的手中,陳國滅國,隻在旦夕之間。昨日子時,本來已經休息的他,忽然接到前線來報,齊國調二十萬水軍、十萬精騎、三十萬步兵壓丹陽。他齊國何時能夠調動如此多的兵馬了,不怕漢兵出關,冀州鐵騎南下麼?

當初驃騎將軍曹建獻計,以丹陽為誘餌,換取荊北之地,他想都未想就答應了。如果要攻襄陽,必定調動荊南水路兩軍,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削弱楚家在荊南大營的勢力。就算沒有拿下荊北,又失了丹陽,他也不會有半點心疼。丹陽不過是北伐之地,陳國失去後,仍然可以憑借長江天險自守,江山依舊穩固。隻要他在有生之年能夠順利將楚、王、衛三家勢力削弱,再以離間計離間三家,那麼江山就不會敗在自己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手中。江南,還是他陳家的天下。

但現如今,齊國兵臨城下,打斷了他所有的計劃。

二十萬水軍、十萬精騎、三十萬步兵,足可掃蕩東南半壁江山。要想擋齊國於國門之外,隻有調動交州、荊南府兵來至國都守衛。交州二十萬大軍乃是趙家嫡係,荊南三十萬楚家嫡係,而國都之中,自己的精銳嫡係隻有三萬,加上自己從揚州可抽調出五萬兵馬,遠遠不能守住金陵。一旦調兩州之兵入京,兩家稍有反意,江山隻怕輪不到自己那個敗家子的兒子來坐,就丟在了自己手上。還有楚、趙兩家的親事,一定要想辦法將兩家聯姻破壞。

丹陽,對!還有還有丹陽七萬大軍,隻要丹陽成功拖住齊國大軍,贏得聯係漢、梁兩國攻伐齊國的時間,必定能迫使齊國退軍。然後以反攻為由,削去楚家勢力,自己就能安心了。至於趙家,雖然在軍中威望極高,但朝政之中,他獨自一家還翻不起浪來。

可丹陽軍權在趙霖手中,昨日他已將虎符和朝廷大印交給了他。他忽然後悔當時誘敵的決定了。

“哎!”宣帝望著丹陽長長歎息一口氣:“趙霖,趙霖。朕的命運就交到你手中了麼?不,朕絕不會將身價性命交給他人。”

“皇上,該早朝了。”就在宣帝憂心忡忡時,一個小太監走進來小聲道。今日雖不是朝會的日子,但昨晚接到密報後,宣帝知道事態緊急,必須對全國兵力進行抽調,故而派人通知了百官朝會。

“這麼快就天亮了?”宣帝感慨一聲,由宮女服侍著換了龍袍。之後又有小太監抬來了早膳,但他這時哪還有心思吃東西,隨便抓了幾個蜜棗和酥糖塞進嘴中後,匆匆來到了宣和大殿。

百官見陛下到來,立馬跪下磕頭,齊刷刷地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了!”宣帝一揮袖袍,走到龍椅前坐下,道:“眾位愛卿,昨夜前線傳來密報,齊國水路兩軍,共計六十萬大軍已經在襄陽集合,兵壓丹陽,各位有何良策?”

一陣騷亂後,禦史王泰首先站出來道:“陛下,我軍精銳大軍現目前正在百越平叛,而齊國大軍來勢洶洶,勢不可擋,不若遣使求和。待百越叛亂平息之後,再做計較。”

“唔!”宣帝點了點頭。若是放在平時,一生好戰的他,肯定馬上將其叱回,但此時陳國已然是內憂外患,已經容不得他再有任何退路,皺眉道:“齊國既然糾集如此重兵壓境,必然有所圖謀,隻怕就算求和,他們也不願輕易退去。”

司馬王羸見宣帝意動,不覺心中一喜,王家乃是江南望族,家族根基全在江南,不像楚、衛兩家,家族財產遍布大江南北,故朝堂之上,最不希望戰火燒到江南之地的便是他王家。但宣帝即位以來,因王家一貫主和,而被宣帝屢次打壓,勢力漸衰,此時見宣帝有主和之意,當即出列道:“陛下,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齊國舉國而來,必有所持。況且我大軍在外征討蠻夷,若再興兵戈,實為下策。我聽聞齊國皇帝膝下三子齊王齊世明年方十七,溫文爾雅,又尚未成親。不若遣使與其結為姻親……”

“不可!”司空楚翼見王羸侃侃而談時,一向好戰的宣帝竟然有應允之意,心中一慌,立馬站出來道:“齊國,虎狼也!不可與之謀劃。陛下,齊國調動六十萬大軍犯境,隻怕已經將國中兵力抽調一空,此時無論漢、梁二國,隻需攻破雁陽、虎牢二地,必然能使齊國大軍退卻。而昨日陛下已經應允漢國聯姻之事,隻需遣使隨漢國婚使回國,痛陳利害關係,漢國必定出兵潼關。況且我國荊南、交州尚有五十萬大軍足可阻敵與國門之外,怎麼需要輕言議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