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德凱利亞戰爭(1 / 3)

雅典在西西裏的失敗讓整個雅典及提洛同盟感到了震撼,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雅典人會在西西裏敗的這樣慘,而雅典現在還在被圍困著,西西裏戰役的失敗使得雅典失去了戰略支撐,形勢會變得更險惡。果如雅典所料,斯巴達在得到西西裏勝利的消息後振奮不已,隻要迫使雅典投降那麼斯巴達就會成為希臘世界的領袖,因此,斯巴達準備展開更猛烈的攻擊。

雅典在西西裏的損失太大了,現在它急需要重新建造戰艦,補充士兵,因此,雅典不得不再次向雅典及提洛同盟成員征收稅款。斯巴達也在向伯羅奔尼撒同盟成員征收稅款,也要擴建海軍,要求新造100艘戰艦。

對雅典來說,不僅戰事變得危機重重,另外還有一個十分不利之處,那就是在形勢不妙的情況下,提洛同盟成員必然有人會反叛。尤卑亞第一個反叛了,接著是列斯堡、開俄斯、厄立特裏亞、羅德等,另外還有許多城邦也出現了猶豫。這些城邦的背叛比西西裏失敗還要嚴重,如果任由情況持續下去,那麼雅典就會陷入絕境。為此,雅典決定將國庫中最後的1000塔蘭特提取出來,用以建造戰艦。

亞西比德這時也來到小亞細亞——雅典在西西裏戰役中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不該在那個關鍵時候追究亞西比德的罪責,亞西比德的叛逃使得雅典此後厄運連連,亞西比德來到小亞細亞是與波斯訂立同盟條約——實際上波斯始終是這場戰爭的暗中參與者,它一直在向斯巴達提供支援,亞西比德這次來小亞細亞是為了加強斯巴達和波斯之間的同盟,另外一項使命就是策反雅典在小亞細亞的盟友。不久他就取得了成功,雅典在小亞細亞最重要的盟友之一米利都被策反了。

雅典人一邊忙於鎮壓各城邦的反叛,一邊加緊建造戰艦。

不過這時對雅典來說也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亞西比德又背叛了斯巴達——其實斯巴達人始終就不太信任亞西比德,而亞西比德卻在盡力討好斯巴達人,他為斯巴達立了不少功勳,但斯巴達人還是不相信他,因此,當他來到小亞細亞後,他最後還是決定離開斯巴達人,於是他以為斯巴達籌款為名,逃到了波斯小亞細亞總督提薩菲尼那裏,躲避了起來。這時,他又勸說提薩菲尼不要再幫助斯巴達了,就讓希臘人互相殘殺去吧,現在斯巴達勝利在望,如果繼續幫助斯巴達那麼希臘世界會重新統一在一個領袖之下,這對波斯來說無異於雅典稱霸時代。提薩菲尼認為亞西比德說的不錯,於是采納了他的建議。

亞西比德實際上是個非常有政治活動能力的政治家,無論他在哪一方,他都能發揮巨大作用。公元前441年,由於長期的民主製不但未能讓雅典取得勝利反而陷入困境,因此雅典人終於對民主製感到有點厭煩了,爆發了寡頭政變,建立了軍事寡頭領導的政權。但這種政變顯然是非法的,因此在雅典的海外城邦中,有的人接受了雅典新政權的領導,有的則不承認雅典新政權——雅典民主製的確具有先進性,但顯然適合的政體才是最有用的政體,在戰爭的關鍵時刻,這種政權變化必然引起新的混亂,民主製的基礎相當深厚,因此海外城邦中有不承認雅典新政權的事也很正常。

不過,這給了亞西比德一個可乘之機,他立即對薩莫斯的雅典駐軍進行了煽動,最後成功地說服了駐軍將領,而將領們又決定迎回亞西比德,他就這樣又重新回到雅典軍中,成為將軍。亞西比德在這場戰爭中雖然遭到幾家的追殺,但他卻又能左右逢源,利用各家的矛盾和所需所求展開外交攻勢,因而竟然能呼風喚雨,為所欲為。

發生在雅典的寡頭政變最終還是短命的,由於雅典的海外城邦對這個新政權的抵觸而被雅典人拋棄了,重新回到了民主製。這次回歸也帶來一個大變化,那就是雅典人進行了一次討論,最後決定召回亞西比德等被驅逐的政治家和將領,這也算是因寡頭政變而帶來的根本性轉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