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熱那亞的雅典夢(1 / 1)

威尼斯是一個建在環礁湖上的城市,位於意大利東北的一個小共和國,但它卻創建了一個時代,是另一個雅典帝國。

深居中國這樣樹老根深的大陸帝國的人們總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為什麼呢總是有些彈丸小國能夠稱雄世界呢?如雅典,不過是一個城邦;熱那亞、威尼斯也是;還有後來更加令人畏懼的荷蘭在大陸帝國的居民眼中也不過是一個陸地狹小的國家,他們為什麼能夠占據霸主地位呢?

實際上,海洋帝國與大陸帝國有一個本質的區別:他們爭雄的基礎不同。但國家間實力較量卻是對等的,它決定於財富、知識和謀略,當然,還有上帝掌握著一部分幸運砝碼。它的財富在當時的歐洲首屈一指,國民收入三倍於當時的法國,人均財富則為法國的200倍。威尼斯艦隊控製了亞得裏亞海和東地中海,商船隊遍布地中海和北海、非洲大西洋沿岸。威尼斯是一個商業航海帝國,可以說是歐洲資本主義的領舞者,它開創一個古典資本主義經濟社會。

威尼斯的富強得益於意大利深入地中海的獨特地理優勢,自然,亞平寧半島上不止一座城市,熱那亞就是當時與威尼斯實力相當的另一座意大利城市,他們分別位於亞平寧半島的東西兩側,他們的商業網絡因此各自主導身後的歐洲,形成了兩大貿易派係,即威尼斯壟斷了奧地利、德國的海上貿易,而熱那亞商業網則覆蓋了法國和瑞士。

這兩大商業網絡盡管都依靠強大的海上貿易和艦隊保護,但也各自的特點。威尼斯的主要歐洲貿易夥伴是德國和奧地利,這兩個國家擁有豐富的銀礦,因此支付能力很強,也就產生了良好的商業信用;而熱那亞的主要貿易夥伴是法國和瑞士,它就需要更多地依賴法國封建主、各地的領主和眾多小國國王。盡管他們各自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貿易網,但彼此都希望更多地侵占對方的貿易領地,這無可避免。

在戰事頻繁的地中海,商業自古就與戰爭成為建立了親密無間的關係。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崛起應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戰爭,尤其是在十字軍東征期間,威尼斯不僅卷入了這場浩大的搶劫活動,而且以其精明的商業能力獲利頗豐。公元1095年11月,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南部的克勒芒召開宗教會議,來自歐洲各地的600多名主教、大主教和修道院院長參加了會議。在會議上,教皇烏爾班發表了一個著名的戰爭宣言:“耶路撒冷,如同《聖經》所言,是上帝賜予以色列的,遍地流著奶和蜜,是大地的中心,其肥沃和豐富超過世界上的一切土地,是另一個充滿歡樂的天堂。我們這裏到處都是貧困,饑餓和憂愁,老人幾乎死光了,木匠不停地釘著棺材,母親抱著孩子們的屍體,悲痛欲絕。東方是那麼富有,金子、香料、胡椒俯拾皆是,我們為什麼還要在這裏坐以待斃呢?”這就是十字軍東征的宣言。

威尼斯和熱那亞在整個十字軍東征期間承擔了大批十字軍戰士的渡海運輸生意,其實整個意大利都在為這種龐大的運輸而忙碌,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都是當時最負盛名的海運港口,他們向東方運去了十字軍,返航時運回了整船的戰利品,胡椒、香料、絲綢、藥材、拜占庭財寶、阿拉伯馬匹等,然後再銷售給整個歐洲。威尼斯、熱那亞等因此既扮演了搶劫者又扮演了船長,還扮演了狡猾的商人。一支以威尼斯為代表的意大利商業幾乎控製了從黑海到北海、從阿拉伯到愛爾蘭的貿易,因此,威尼斯首先建立了高度發達的金融製度——快速發展的貿易使貨幣供應急劇膨脹,而歐洲的金銀礦產量卻跟不上這麼高的膨脹速度,這就導致了威尼斯建立了期票和信用證商業體係。為此,在1284年,威尼斯鑄造的金幣成為地中海貿易結算的標準貨幣。

另一個促使威尼斯繁榮的原因就是蒙古的大規模西征,這場西征在蒙古帝國沒有穩定下來前,導致了歐亞大陸傳統的商業通道阻塞,造成整個歐亞大陸的經濟混亂。當蒙古鐵蹄踏進阿拉伯半島時造成了阿拉伯貿易商路中斷,這就迫使商業轉向主要有威尼斯、熱那亞商人經營的黑海、地中海貿易繁盛,威尼斯、熱那亞因此聚斂了巨額財富。

威尼斯甚至比雅典人更為商業化,他們幾乎不從事任何農業生產,整個城市的所有生活需求全部來自海運貿易,並且,威尼斯甚至直接使用塞爾維亞雇傭兵,而本國公民則基本上都從事海上貿易和歐洲陸地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