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
又按金匱封拜輔臣:以太傅、左輔王舜為太師,封安新公;大司徒平晏為太傅,就新公;少阿、羲和劉秀為國師,嘉新公;廣漢梓潼哀章為國將,美新公;是為四輔,位上公。太保、後承甄邯為大司馬,承新公;丕進侯王尋為大司徒,章新公;步兵將軍王邑為大司空,隆新公;是為三公。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為更始將軍,廣新公;京兆王興為衛將軍,奉新公;輕車將軍孫建為立國將軍,成新公;京兆王盛為前將軍,崇新公;是為四將。凡十一公。王興者,故城門令史;王盛者,賣餅;莽按符命求得此姓名十餘人,兩人容貌應卜相,徑從布衣登用,以示神焉。
莽策命群司各以其職,如典誥之文。置大司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更名大司農曰羲和,後更為納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鴻臚曰典樂,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虞,與三公司卿分屬三公。置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主中都官諸職。又更光祿勳等名為六監,皆上卿。改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大尉,縣令、長曰宰。長樂宮曰常樂室,長安曰常安。其餘百官、宮室、郡縣盡易其名,不可勝紀。
王莽上台以後,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開始改革,這種改革在當時其指導思想並不是向前看的,而是一種近乎瘋狂的複古,理想目標是上三代,王莽嚴格按照經典的描述,開始了偉大的複興。
王莽想要恢複文武周公時代的政治製度(官製)和土地製度,同時,前後進行了四次幣製改革,這些改革,有的削足適履,有的徒具形式感,非常規整,有的則莫名其妙,用現代的話來說,王莽犯了嚴重的“左傾”幼稚病。王莽對社會問題的認識和判斷是基本正確的,但下的藥卻是不OK的,他的改革很多是愚民且自愚的貨色,甚至是無聊和惡搞的玩意兒,這也反映出當時整個時代思想資源的匱乏。
王莽先封了十一公:安新公、就新公、嘉新公、美新公、承新公、章新公、隆新公、廣新公、奉新公、成新公、崇新公,這種規整的“×新公”,和《水滸》中的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星”有點相似,不知是不是施耐庵在王莽這裏得到了啟發。這十一公又同時為“四輔”、“三公”、“四將”,後麵又設置了什麼“五威將”,凡此等等,都是話本小說家的口吻。更有意思的是,在這最高級別的十一公裏,竟然有兩位是坐直升機上來的,一個是城門令史王興,一個是賣燒餅的王盛,沒有別的原因,隻因為這兩位哥哥名字起得好,王興王盛,合起來是王家興盛。後來,王莽又對這“十一公”進行了更名,“×新公”全部改成“×心公”,繼而又改成“×信公”。
王莽在官製改革上追求“規整”,在三公九卿下麵再置“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非常有趣的是,王莽依照宇宙間對稱的規律,對後宮也進行了創意設計:設立嬪、美禦、和人三個等級,和朝廷的三公對稱;設嬪九人,和九卿對稱;又整了美人二十七,禦人八十一,和朝廷的大夫、元士也一一對稱。王莽哥哥在朝廷領導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一百二十名重要官員,在後宮享用三宮九嬪二十七美人,八十一禦人也是一百二十個女人,這種講究,都是根據不能確信的典籍設計的,隻有王莽這樣的人才會如此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