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劉邦和劉秀,我認為需要PK兩次:一是比哪一位創業更艱難,二是比哪一位治理國家更高明。打天下、治天下,劉邦與劉秀誰更牛?
“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這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王夫之的觀點。
他在《讀通鑒論》中說,劉秀打天下所憑借的資源僅河北一地,而且還有彭寵等反叛,劉秀可以說四麵受敵,而劉邦有穩定的後方,出關以後,僅項羽一個敵人,消滅了項羽就等於平定了天下。
王夫之轉換一下口氣說,當然,劉邦雖然隻有項羽一個敵人,卻是強大的敵人,而劉秀雖然四麵受敵,但赤眉、五校、劉永、張步、董憲、蘇茂、董、蘇況、隗囂等,“皆非羽倫”,不是真正的強敵。但是王夫之認為,還是劉秀所處更艱難。王夫之提出了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就是亂世之中,沒有絕對的強弱,強可以弱,弱可以強,曆史本身有很大的隨意性,透著一種不可知的詭異氣息。曹操打敗了強大的袁紹,敗給了弱小的周瑜。苻堅蕩平慕容、姚氏的時候何其強也,淝水一戰,卻莫名其妙地一潰千裏。“時之所興,勢之所湊,人為之效其羽翼,天為之長其聰明,燎原之火,一爝未滅,而猝已焚林,詎可量邪?”總之,劉邦隻參加了一場淘汰賽取得勝利,而劉秀參加了多場淘汰賽沒有失敗,所以,“光武之神武不可測也”。
在政治上,劉秀麵臨的競爭也比劉邦更為激烈。劉邦打天下的時候,以項羽為代表的天下群雄,都蒙著頭奔複辟六國的路子上去了,劉邦最早認識並堅持了“打倒秦二世自己做皇帝”的正確路徑,這叫戰略製勝;而劉秀則麵臨著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大家都知道劉氏要“再受命”,所以劉玄、劉盆子、孺子嬰、劉永等宗室,加上冒充的劉氏宗室,大家都聲稱“劉氏當興”,這玩意兒就和今天的中國市場一樣,到處泡沫化,老百姓哪知道誰是好鳥啊。
王夫之說:“(劉秀)即位未久,修郊廟,享宗祖,定製度,行爵賞,舉伏湛,征卓茂,勉寇恂以綏河內,命馮畢使撫關中,一以從容鎮靜結已服之人心,而不迫於爭戰。然而桀驁強梁之徒,皆自困而瓦解。是則使高帝當之,未必其能耆定如此也。而光武之規模弘遠矣。”
王夫之認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獨焉,而宋太祖其次也。不無小疵,而大已醇矣。”這個評價已經是頂級的了。
在銳圓看來,劉邦是先知,劉秀是先覺;劉邦是自發,劉秀是自覺;劉邦是蕭峰,劉秀是郭靖。嗬嗬,話題提出來,以後還有機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