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地對待老百姓實量實報是窘自個兒,格外善待老百姓少量實報是雷自個兒,凡是這樣的好官,在官場上都是稀缺品種、超級異類,千畝鹽堿地一棵苗,五百年不小心出一個。
上不犯天條,下不觸眾怒,這是太平時代做太平官的多數選擇,對上對下對同僚都留有餘地是聰明人的做法。但是地方官經常會被逼到死角,比如一份來自陳留的報告,就把這種境況捅破給皇上了:“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陳留郡大概管著潁川、弘農、河南、南陽四個地方,地方官透露,前兩個地方,土地是可以普查清楚的;後兩個地方,是沒法查的。四個地方上報土地的數字存在明顯的差距,報告人知道這是肯定交代不了皇上的,所以,故意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地在“簡牘”(應該是竹木做的)上寫了這兩句話。
劉秀同誌果然要追問,什麼的意思?
當時隻有十二歲的東陽公劉陽給老爹解了惑:“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製,不可為準。”
劉秀反應慢了點,第一時間沒悟出這句話裏麵的意思,劉秀畢竟是英明領袖,從近臣近親“逾製”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根子在主席台,問題在前三排。劉秀派人還是去調查了“主席台”(近臣近親)“逾製”的情況,案底那是要掌握的,至於如何處理,什麼時候處理,皇上自有安排。至於“前三排”,劉秀肯定大力開展清理整頓活動,親自抓一些大案要案殺雞示猴,結果曾任汝南太守的大司徒歐陽歙(xī)因“度田不實”下獄,死在獄中。皇上如果真要修理大臣,又不想讓他死在刑場特別難看,他們一般都會在獄中自然死亡。歐陽歙是連續八輩子傳授《尚書》的人民教師世家子弟,歐陽歙有上千的學生為他求情,劉秀一看,乖乖,這麼多門生,還是讓他死在監獄好。
次年,劉秀又殺了郡守級幹部十餘人,罪名都是“度田不實”,黃仁宇一直為中國不能數目字管理深感遺憾,你看看,皇帝親自抓統計工作,竟為數目字不實大開殺戒,管理水平怎麼就硬是提升不上去呢?
這次土地普查,地方官“優饒豪右,侵刻羸弱”,老百姓被折騰得“遮道啼呼”,連上訪的路費都沒有,皇帝即使在嚴厲地懲治虛瞞假報,但倒黴的隻是少數。中央、地方和老百姓,三者在利益侵奪和反侵奪中把中國社會一次次推向動亂邊緣,這三股勢力組成的螺旋曲線,構成了中國治亂的DNA,有時候,我們得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和朋友喝茶聊天下事,言及當下的經濟衰退,銳圓曰:危機也好,衰退也罷,無它,時光倒流而已。油價回到十年前,房價回到十年前,股指也回到十年前,小老百姓辛苦十年積累的一點財產也回到十年前,唯一不能退回去的,是大家的年齡。朋友聞之大笑。
中國的事不能累積累進,劉歡歌雲:“從頭再來。”語雖豪邁,竟然也是一句讖語。
劉秀清算了王莽,但是他的江山依然行進在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