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明的孕育與演進(1 / 3)

文明的孕育

在曆史上,文明的發祥總是和河流密切相關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就像兩條生命之藤,蜿蜒在荒涼和幹旱的沙漠地區,孕育了人類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美索不米亞”文明,也就是人們習慣上所說的“巴比倫文明”。巴比倫文明是距今6000年到公元前500年兩河流域一係列城市文明的總稱,它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搖籃。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兩岸,風格類似或迥異的城市如繁星點點,點綴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在這個曆史舞台上,蘇美爾人和後來各支閃族入侵者像走馬燈一般依次扮演著創造文明的主角,共同奏響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輝煌的樂章。

1.“天堂”美索不達米亞

古希臘語的“美索”,是“中間”或者“兩者之間”的意思,“不達米亞”表示“河”,“美索不達米亞”在古希臘語中就是“兩河之間的地方”。這兩條河就是著名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位於今天伊拉克境內。它們發源於小亞細亞東部(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高原,緩慢地經過南部平原,在離入海口約190公裏處彙合,注入波斯灣。兩河帶來的巨量泥沙在下遊不斷淤積,形成了遼闊的大平原,把一片幹旱貧瘠的地區變成了西亞惟一的沃土肥田。古希臘人稱這裏為“美索不達米亞”,中國人習慣上稱“兩河流域”,也有的西方地理學家稱之為“巴比倫尼亞”。

在古代猶太人和希臘人的筆下,美索不達米亞是一個人人向往的天堂,《聖經》中的伊甸園傳說就在這裏。在《聖經》裏,據說上帝在第一天創造了世界。那是一塊無邊無際而荒涼的大地,浩瀚的海洋一片黑暗,隻有神靈在水麵運行。於是,上帝創造了光,把光明與黑暗分開,並把光明稱為“晝”,黑暗稱為“夜”。第二天,上帝創造了穹窿,把水分開在穹窿的上下方,他把穹窿稱為“天空”。第三天,上帝把水集中到一個地方,使大地露出水麵。他把大地稱為“地”,把彙集在一起的水稱為“海”。這一天,他還創造各種植物,有的生長穀物,有的結滿果實。第四天,上帝創造了太陽、月亮和星星。他下令太陽統治白晝,月亮統治黑夜,確定日期、節氣和宗教節日。第五天,上帝創造了各種水生動物和鳥類。他祝願所有動物多多繁殖,充滿海洋與天空。第六天,上帝又按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類。他要人類統治魚類、鳥類和所有動物,祝福人類生養眾多,遍布大地,治理大地,並允諾要給人類和各種動物創造充足的食物。第七天,上帝結束創造世界的工作後便休息了。於是,他便把第七天定為安息日。

上帝用粘土創造的第一個人,據說是亞當。亞當在希伯來語中就是人或男人的意思。上帝把氣吹進泥人亞當的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性的活人。

然後,上帝又在東方的伊甸建立了一座花園,它就是伊甸園,也叫樂園、天園或天堂,上帝便把亞當安置在這裏。花園中長滿各種各樣令人賞心悅目的樹木,樹上的果實香甜可口,四季不絕。伊甸這個地方有一條大河灌溉著花園,大河流過伊甸之後,分成了四條支流:第一條是比遜河,環繞著哈腓拉地,那裏有成色最好的黃金、稀有的香料和珍貴的紅瑪瑙;第二條是基訓河,環繞著古實地;第三條是希底結河,流經亞述的東邊;第四條是伯拉河。

這就是《聖經》中所描繪的美麗的美索不達米亞。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數千年來在中東地區始終煥發著令人無法抗拒的神秘魅力,它是古老文明的發源地。這一地區,從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先後興起了蘇美爾人、巴比倫人、亞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形成了各種文化的大融合。這裏是古代人類文化的大熔爐,數千年來不斷地把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加以融彙、熔煉,然後傳播到歐、亞、非洲的遙遠地域。由於難以將融合已久的文明詳細區分,於是學者幹脆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來概稱這裏複雜的文明。這其中以巴比倫人的成就最顯赫,因此,兩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稱為巴比倫文明。

流轉的歲月用漫天的黃沙掩埋了這一文明存在過的所有證據,尋找了幾十個世紀的人們不能找到任何蛛絲馬跡,因此人們隻能慨歎該文明已經隨風而逝。但是隨著最近兩個世紀考古工作的巨大進展,古老的城垣重見天日,死去的文明又奇跡般地複活了。曆史在這裏打了一個盹。

2.尋找伊甸園

幾千年來,人們總想解開伊甸園之謎,尋找它的確切位置。伊甸(Eden)是古蘇美爾語“平原”或“草原”的意思,在漢譯《聖經》中,希底結河就是英譯《聖經》的底格裏斯河,伯拉河就是幼發拉底河。這就暗示著伊甸園可能就在古代蘇美爾文明的中心,即兩河流域衝積平原。但是,要確定伊甸園相當於今天的何地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聖經》中提到的比遜河、基訓河、哈腓拉地和古實地,直到現在還難以確定它們的相應位置。有學者認為,伊甸園就在古拉伽什王國境內,因為那裏確實有一塊土地稱為古伊甸(Gueden)。

古伊甸地區是一塊有河渠灌溉的水草豐美之地。拉伽什為了這片領土,和宿敵溫瑪混戰了200多年。可惜的是拉伽什除了北有底格裏斯河、南有幼發拉底河之外,卻找不到相當於哈腓拉地、古實地的地方和比遜河、基訓河了。而且,伊甸並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它在古代許多文獻中都出現過。不過,我們把它確定在蘇美爾文明的中心,兩河流域河網交錯的地區,應當是不會錯的。“誰不說俺家鄉好”,蘇美爾人也是這樣,他們也把自己的家鄉稱為樂園或天堂,而把其他地方視為蠻荒之地,根本不屑一顧。

文明的創造者

1.蘇美爾人疑案

考古發掘已經證明,兩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創立者是蘇美爾人。他們首創了文字體係、宗教和法律,建立了發達的農業和商業經濟,把美索不達米亞帶入了文明時代。無可置疑,蘇美爾人奠定了兩河流域文明的基礎,塑造了兩河流域獨具特色的風格。

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前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了烏爾、埃利都、拉伽什、烏魯克等城邦國家,創造了最早的城市文明。他們建立了城市國家,設立了神廟,發明了楔形文字,創作了奇異的神話和瑰麗的史詩,發明了計算重量和長度的方法,發明了太陰曆,製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車和船,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建築,他們的製造的工藝品直到現在還散發著流光異彩……美國學者S·N·克萊默在他著名的著作《曆史從蘇美爾開始》中,一口氣列舉了蘇美爾民族在世界曆史上首創的27個“第一”,這27個“第一”是這樣的:

(1)最早的學校。

(2)最早的獻媚事例。

(3)最早的少年犯罪事例。

(4)最早的“神經戰”。

(5)最早的兩院製議會。

(6)最早的史學家。

(7)最早的減稅事件。

(8)最早的“摩西”法典。

(9)最早的判例。

(10)最早的藥典。

(11)最早的農曆。

(12)最早的遮蔭樹栽植實驗。

(13)最早的宇宙演化論和宇宙論。

(14)最早的倫理標準。

(15)最早的“約伯”。

(16)最早的格言和諺語。

(17)最早的動物寓言。

(18)最早的文學論爭。

(19)最早的類似《聖經》中的事件。

(20)最早的“挪亞”。

(21)最早的複活故事。

(22)最早的“聖喬治”。

(23)最早的文學移植。

(24)人類最早的英雄時代。

(25)最早的情歌。

(26)最早的圖書館目錄。

(27)人類最早的黃金時代。

克萊默教授用了最現代的語彙來表達蘇美爾人創造的文明。在閱讀他的著作後,我們會感到這並非是毫無根據的溢美之詞。那麼,蘇美爾文化究竟是怎樣被發現的呢?

蘇美爾民族的存在,起初隻不過是學術上的假設。發現這些更古老的民族的存在,是考占學史上最燦爛的成果之一。

19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恩斯特·沙爾采在兩河流域首次發現了假定存在的蘇美爾人的遺跡。當時的一些石雕殘片被證實製作於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之間,是一種比埃及文化更古老的文化。後來,史密斯破譯的《吉爾伽美什》史詩提供了一個更古老文化存在的佐證,那個逃過了洪水之劫的家族的後人,可能就是蘇美爾人。

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進入了一個高潮,最令人振奮的成果就是對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美爾諸城遺址的成功挖掘。其中,英國考古學家列奧納德·伍利在1922年~1934年間的考古發掘,向世人真正揭開了蘇美爾文化之謎,證實了一個比埃及文明更為古老的文明的存在。

伍利在蘇美爾古城遺址最有價值的發現,當數找到了烏爾王陵。他在上百座小墓中發現了16座屬於烏爾的“王陵”,王陵中豪華的隨葬品和眾多的殉人令世界震驚。伍利還在舒伯·亞德女王墓中找到了許多冥器,其中有金製器皿和兩隻船隻的模型,一隻是銅的,另一隻是銀的,每隻都有0.6米長。最有價值的是舒伯·亞德女王的頭飾,在一套假發上有三個用天青石和瑪瑙做成的花環,最下麵的那個花環掛著金環,中間一個掛有金的櫸樹葉,最上麵那個飾有直立的金柳葉和金花;一個點綴著金花和天青石的五齒梳插在假發中間。螺旋形的金絲裝飾著佩戴者的鬢角,女王的耳垂上懸著沉重的半月形金耳環。後來,伍利夫人根據一個同時代婦女的頭蓋骨塑造了女王的頭顱,戴上該頭飾在大英博物館展出,引起了世界性轟動。

最後,伍利通過對烏爾遺址衝積層的考證,在查閱蘇美爾諸王的世係表以及研究以往美索不達米亞考古成就的基礎上,作出了一個重要結論: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創造者;他們的土地曾被大洪水淹沒過,而這也正是《吉爾伽美什》史詩中所描述的史實。伍利說:“《聖經》中的大洪水,諾亞方舟的故事在我的出土物中得到了證實,我可以肯定,諾亞的後代就是當時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

伍利對人類文化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在他作出如此重大發現之前,人們對那個時代的了解僅限於神話與傳奇,正是由於他的工作,證實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的存在。

人們不禁驚歎,在那麼遙遠的過去,蘇美爾人何以創造如此卓越的文明呢?

蘇美爾城市是現在所知道的人類文明史中,曆史最悠久的文明城市之一,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突然出現於中東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的下遊地區,即現在的伊拉克南部。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一致認為,蘇美爾城市不僅是以後古代東方文明的發源地,更為確切地說,它是現代世界文明的發源地。

談到蘇美爾文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楔形文字的發明。蘇美爾人不僅發明了文字,還發明了農耕技術、建築技術、灌溉技術、幾何學、法律、天文學、算學等各種科學以及都市國家的民主管理方法等,這些創始全可歸於蘇美爾人。然而,就曆史時間而言,蘇美爾人這些知識是在極短的時間裏突然創造出來的,這一事實更使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目瞪口呆,感到不可思議。

蘇美爾文明的起源眾說紛紜,說法不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哪一種更接近曆史的真相呢?這有待於考古學家與曆史學家的進一步考察與研究。

2.文明的過渡:三個文化期

約公元前4300年,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進入晚期銅石並用時代,開始了氏族社會解體和向文明過渡的過程。在考古學上,這是埃利都·歐貝德文化期、烏魯克文化期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

埃利都·歐貝德時期(約前4300~前3500),蘇美爾人已經掌握了初步的人工灌溉技術,能夠利用兩河的定期泛濫,從事灌溉農業生產。畜牧業和漁獵活動在經濟生活中仍起重要作用。勞動工具大部分為石器和骨器,但已開始出現銅器,如漁叉,等等。蘇美爾人還掌握了簡單的製陶技術。居民的住房為用泥土和蘆葦築成的小屋。在埃利都遺址,還發現一些建築在高大台基上的泥磚神廟,如遺址第8層的一座神廟,麵積約252平方米。泥磚神廟與蘆葦小屋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氏族社會內部的分化。在埃利都遺址的墓地,出土了一座男性雕像,左手執一根泥製棍棒。這座男像代表了氏族部落的軍事首領,其手中的棍棒則是後世主權和權標的起源。這說明,蘇美爾人已進入軍事民主製階段。

烏魯克時期(約前3500~前3100),人工灌溉技術有了新的發展。銅器大量出現,陶器製作普遍使用陶輪。社會分化更為加劇。烏魯克遺址出土了一座石膏瓶,其上麵的浮雕清楚地表現出兩個對立的階級,一方是奉獻產品的裸體群眾,另一方是祭司或氏族貴族。神廟規模越來越大,如烏魯克遺址的“鑲錐宮”,其庭院的牆壁用紅、白、黑三色的鑲嵌錐體加以修飾,庭院的北端有兩個階梯通往建築在高大台基上的柱廳,柱廳的圓柱直徑為2.62米,這座結構複雜的大神廟顯然是為氏族貴族服務的。人們的居住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人口增加,社會分工複雜和階級分化,一些居民遷往較大的村落,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幾個較大的居民中心結合為城市或小鎮。例如,烏魯克城是由埃安那、烏魯克和庫拉布三個居民中心聚集而成的。據一種估計,約公元前3200年,兩河流域南部有農村112個,小鎮10個,小城1個。這種由農村到城市的發展過程,表明了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氏族組織開始讓位於以地域關係為基礎的農村公社。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文字。在出土的一塊約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麵,刻有圖畫符號和線形符號,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至烏魯克文化末期,大約有2000個文字符號,並運用於經濟方麵。這些事實表明,蘇美爾人已經邁入了文明的門檻。

捷姆迷連特·那色時期(約前3100~前2800),文字進一步發展,產生了蘇美爾語的楔形文字。因此,這一時期也稱為“原始文字時期”,文字運用更加廣泛。在經濟文書中,男奴稱尼塔庫爾,意為外邦的男人;女奴稱姆魯斯·庫爾,意為外邦的女人,這說明戰俘是奴隸的主要來源。還有幾類人在經濟文書中也經常提到,例如,恩(最高祭司、統治者)、恩·薩爾(最高女祭司)、格爾·薩布(商人首領)、圖格·迪(首席法官)、帕·蘇爾(指揮官)等。顯而易見,這些人是高居於平民之上的氏族貴族或官吏。在兩河流域南部,這時期已經形成了數十個的奴隸製城邦,主要有埃利都、烏爾、烏魯克、拉伽什、烏瑪、蘇魯帕克、尼普爾、基什、西帕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