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朽的泥版文化(3 / 3)

美索不達米亞人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反映在他們製作的粘土地圖上。在公元前600年前後巴比倫的一塊泥版上,刻下了巴比倫人對世界和宇宙的認識,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世界地圖。從這幅地圖上可以看到巴比倫四周有多個毗鄰國家,已知的世界則為一個環形海洋所包圍。海洋的外側是一些偏遠地區,如“見不到太陽的土地”等,在圖例上還有棲息在這些偏遠地區的神獸的名稱。從中心向下延伸的平行線代表幼發拉底河。在與之交叉的長方形中標有另一個長方形,代表伊拉克南部的沼澤地區,旁邊是呈角狀的波斯灣。那幾個小圓圈代表巴比倫周邊的國家,其中包括亞述、烏拉爾圖(亞美尼亞)和伊朗西部地區。這幅圖畫得極為簡略,其主要目的就是為子顯示位於世界邊緣的與巴比倫相關的4個地區。這4個地區是用從環形海洋伸出的三角形表示的,三角形裏的說明文字對棲息在那裏的神獸作了描述。從整體上看,這幅地圖與兩千年後中世紀歐洲製作的地圖極為相像。

藝術

巴比倫的最早藝術品可追溯到新石器-青銅時代,在歐貝德文化時期就出現了彩陶。

巴比倫藝術的功能主要是為宗教和王權服務,藝術的內容也都是對神和國王的頌歌,其處理手法也往往受到宗教和王權的種種影響和限製,始終具有相當嚴肅的形式感。藝術的形式常常隻限於說明神和國王的權威,而將普通人的個性描寫降低到最不重要的地位。

1.音樂藝術

考古發現表明,音樂在米索不達米亞人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各種休閑活動的早期實物證據幾乎全部是樂器,巴比倫堪稱是大批樂器類型的發祥地。1922年,考古學家伍利在烏爾國王墓葬群發掘出土了一批公元前3千年的樂器,堪稱精美絕倫。其中最有名的是從舒伯·亞德女王墓中出土的一架豎琴。琴架用天青石和金箔做成的牛頭作為裝飾,琴身用黃楊木製成,正麵在瀝青上用貝殼鑲嵌出人和動物,表現古代神話中的英雄吉爾伽美什與雙頭公牛以及一些神化動物活動的情景。除此之外,還有裏拉琴、對擊板和吹奏樂器。這些樂器構造豪華,製作精良。

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早期,音樂服務的對象主要是神廟和宮廷,而且最主要是用於神廟的祭祀儀式。隨著都市文明的興起,音樂也進入了普通市民的生活。

自公元前4000年以來,巴比倫的各個曆史時期都保存下了音樂表演的圖像。公元前3000年初期的祭獻板,刻畫的是宴飲場麵,表現了祭司或為奴仆和樂師所圍繞的一對統治者夫婦在舉行祭祀宴會。在石柱和高大的石板上也經常刻畫音樂表演場麵。在楔形文字中,有許多直接或間接與音樂有關的人名和事件,還有許多樂器的名稱。

在早王朝時期蘇美爾城邦的神廟,音樂是祭神活動的基本組成部分。樂器被看成是神聖的祭器,人們以樂器獻祭。到古巴比倫時期,樂器種類增多了,除上述幾種外,還有風笛、七弦琴、鼓、角、喇叭、手鼓等。巴比倫王室、神廟以及富貴人家,每逢祭典與婚喪喜慶,均備有樂隊歌舞表演。

蘇美爾時期的一份泥板文書描繪了拉伽什城邦的寧吉爾蘇神廟的落成情況:國王古德阿(約前2100)在奠基儀式上伴有sim和ala兩種在神廟的前庭中演奏的樂器。在神廟落成後,供奉給寧吉爾蘇的祭品中包括有許多樂器,如“tigii,algar,miritum,sim,ala和balag。

隨著音樂日漸深入人們的生活,在巴比倫,職業樂師也隨之出現。在烏爾王的陵墓中,就有大批的樂師陪葬,這說明在5000年前,蘇美爾就可能有了交響樂隊。

2.雕刻藝術

兩河流域的雕刻藝術起源於蘇美爾,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產生了獨具民族特色的雕像作品。各種形狀的蘇美爾雕刻,無論是圓雕還是浮雕,都具有宗教特點,並在神廟內各具不同的宗教職能。在瓦爾卡遺址發現的公元前3000年的烏魯克的埃安納塔廟裏,有一件著名的浮雕石膏瓶,高90厘米,上麵有三行精美的人物雕刻。最上麵一行是女神伊南娜,全蘇美爾人都供奉她,是最受歡迎的女神,雕像上一個裸體的祭司正向她獻上一籃水果。伊南娜的下麵是一些小神,站在模型神廟和一些動物的身上。第二行是裸體的祭司們拿著祭品。第三行是動物和植物,代表了她的兩個“領域”。

阿卡德王國的建立帶來了藝術上的飛躍,豐富了蘇美爾人稚樸的造型語言,出現了短暫的“蘇美爾文化的複興”。在尼尼微出土的銅製雕塑頭像,可以作為這一方麵的範例,這個頭像被認為是阿卡德王朝奠基者薩爾貢一世的頭像。塑像麵部塑造簡練而逼真,須發的裝飾手法獨特而有力,在蘇美爾石雕的基礎上前進了一步。

巴比倫時期遺留下來的雕塑很少。在馬裏發現的“手持流出液體的石瓶”的女神像,從風格上看,基本是傳統的處理方法:女神手持石瓶,瓶中流出象征豐收的液體,水紋和衣紋融為一體。在蘇撒山區發現的一尊黑色花岡岩雕鑿的帝王頭像,與漢謨拉比法典碑上的帝王形象十分相似:頭戴寶冠,長髯編織成規則的紋樣,眉毛和眼眶的造型保持著蘇美爾-阿卡德時期的古老傳統,兩眉相連,形成呆板的半圓形。這個頭像被假定為漢謨拉比的肖像。還有一個臉和手都鍍了金的青銅小雕像,它表現了一個態度虔誠、神態動人的供養人形象。

浮雕藝術幾乎同巴比倫一樣古老,在各城神廟裏,都發現了某種題材的浮雕。浮雕鐫刻在正方形的石灰石板上,從石板中部都有空隙這一點來揣測,石板製成後是用來固定在某一地方或掛在神廟內宗教禮器上的。這些石板上鐫刻的題材主要是頌揚石刻的主人為神祗大興土木的業績和為此舉行的慶典,或是記錄軍隊挺進、戰勝鄰邦的史實。

具有“鷲碑”稱號的安那吐姆石柱,是阿卡德浮雕中的傑出典範。這件紀念碑是用來歌頌拉伽什城邦統治者安那吐姆擊敗毗鄰城邦烏瑪所取得的勝利。這塊石碑也是一塊邊界界石,上麵刻著征服者與被征服者之間的契約。從石碑的上層的畫麵上,可清楚地看到安那吐姆王正率領軍隊去戰鬥,後麵跟著一排方形列隊的士兵。士兵頭戴戰盔,手持長矛,身上用大塊盾牌連成牆以作掩護。下一層畫麵是國王站在戰車上,正投擲長矛,指揮士兵與敵奮戰。石碑的背麵描繪的場麵是把勝利象征性地歸於戰神恩利爾之子寧吉爾蘇,他把俘虜集中在一個網中,用獅首鷹伊姆杜古德的形象看守著。在石碑的一個斷片上,刻畫了飛翔著的兀鷹帶著敵方士兵的被砍下來的頭顱。石碑上的題字揭示出畫麵的內容,它敘述了拉伽什軍隊的勝利,並且宣布,被打敗的烏瑪居民必須向拉伽什的神獻納貢品。這件浮雕反映出蘇美爾人紀念性浮雕的基本原則,刀法圓潤有力,開始突破蘇美爾時期的宗教神秘色彩,注重世俗化的寫實主義。

由於各種原因,保存下來的古巴比倫浮雕藝術作品,為數極少。從這些藝術作品看,巴比倫人並沒有創造出新的東西,他們隻不過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蘇美爾-阿卡德人的傳統。《漢謨拉比法典》也可看作是一篇浮雕藝術作品,它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柱上,體高2米多,上部為浮雕,下部為文字。浮雕刻畫了漢謨拉比王肅立在太陽神沙瑪什麵前接受法典。太陽神的威嚴與國王的謙恭形成有力的對比,整個場麵充滿了宗教的虔誠和嚴肅。這時期還有另外一種赤陶浮雕。其中最完好的一件是繪有裸體女神莉麗思以及支撐她的獅子和貓頭鷹的鑲板。

到亞述時期,浮雕藝術漸趨完善,代表了美索不達米亞藝術的最高成就。亞述時期的浮雕相當發達,但圓雕很少發現。最著名的雕塑品要算霍爾薩巴德宮殿門口的“人頭有翼獅身之守護神像”。這個怪物人頭,獅身,蹄如公牛,頭戴雙層寶冠,留有整理過的長髯。雕塑家為了把怪物表現成在同一時間裏既是靜態的又是動態的,別出心裁地給這個怪物雕了五條腿。這樣一來,從正麵看,它是站著的;而從側麵來看,它卻是走動的。整個雕像給人以威風凜凜的感覺,不愧是霍爾薩巴德宮殿的守護神。亞述藝術最出名的是宮廷浮雕。它常常具有一種真正的美,表現了亞述人所取得的最偉大的獨創的成就。亞述雕刻較少宗教色彩,其主題通常是國王,具有很強的現實性。作品大部分表現國王在閱兵、在休息、在接受貢品、在率軍打仗、在打獵散心等,但幾乎從未見到在履行祭司職能。妖怪、半神和英雄也有刻畫,神卻明顯沒有(除岩雕上外)或減少為符號了,如插在祭壇上的一杆矛或天空中的一個帶翅圓盤。一般看來,亞述雕刻家似乎是曆史上最早進行“人化”藝術嚐試的一批人之一,他們要去掉藝術身上從史前繼承下來的巫術或宗教含義。亞述浮雕用極為寫實的手法表現了戰爭、狩獵等驚心動魄的緊張場麵,充滿著激烈的緊張的氣氛。

《亞述帝國戰爭》浮雕,表現的是國王亞述巴尼拔率領士兵攻打一個城堡的場麵:沙場上戰車急馳,橫屍遍野,一片悲壯景象。亞述巴尼拔王身先士卒,站在戰車上,正向敵軍射箭,士兵們凶猛地衝向敵陣。城堡中的敵軍還在抵抗,正用密集的弓箭射向亞述軍隊。國王身旁一匹駕車的轅馬已經受傷倒下,但國王仍鎮定自若地指揮作戰。整幅浮雕采用散點透視手法,構圖宏闊,各種道具、衣飾和建築物都刻畫得十分精細。浮雕上還刻有文字,記載著這場戰爭的曆史背景。

3.印章

現代政府通過在護照上加蓋官方印章來證明其真實有效,公證員也是通過將自己的印章附在某個人的簽名之後來證明其有效性,這些做法都是大約7000年前始於美索不達米亞的一種習俗的延續。今天,美索不達米亞的圓筒印章已成為最有吸引力的、通常也是最美麗的手工製品。

圓筒印章雖然尺寸不一,但通常都很小,是以凹雕的形式刻成的。這種印章在濕泥版上滾過時會留下一道連續的印跡。大約到公元前3000年時,美索不達米亞人開始在圓筒印章上鑽一個直上直下的孔,以便主人可以將它釘在衣服上,或者用一根繩子串起來掛在脖頸或手腕上。

多數圓筒印章是用寶石和半寶石製成的,但木頭、金屬、玻璃、象牙、骨、烘幹的黏土和其他材料也可用來製作印章。早期印章上的圖案非常繁複,之後趨於簡單,再後來印章雕刻的技術得到複興,印章上的圖案變得紛繁多姿,並且栩栩如生。雕刻這些圖案時先在印章上鑽下小孔,然後把這些小孔連接起來,成為所需要的形象。

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在我們隻能使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方寸之間,古美索不達米亞人卻能在這彈丸之地做出大文章。

4.鑲嵌藝術

烏爾出土的所謂“軍旗”是鑲嵌藝術的代表。它色彩絢斕,是在刷有瀝青的木板上用天青石、貝殼、粉紅色石灰石鑲嵌而成,表現了戰爭和慶祝勝利的場麵。畫麵共分三層,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逐步展開,人物、動物、器物的安排有條不紊。最上一層是描繪烏爾王巡視戰利品,他手拿長矛,在全副武裝的士兵陪伴下視察戰俘。第二層是描繪戰鬥的場麵,士兵和將領們手執盾牌和刀劍,正在與敵人格鬥。第三層是幾輛全副武裝的古代戰車飛馳在戰場上。”車旗”的背麵,描繪看載歌載舞歡慶勝利的盛大宴會場麵,充分顯示了極高的構圖水平。

5.壁畫

古巴比倫時代的馬裏王宮中的壁畫是保留下來的唯一的古巴比倫時代的繪畫文物。這幅作品圖案的裝飾效果、裝飾性花邊和絢斕的色彩引人注目。壁畫表現的是馬裏國王授權儀式。中間的圖案由上、下兩欄構成。在上欄中,一個身穿華麗的帶穗服飾和戴著“馬球”頭飾的國王,正在接過站在獅背上的伊什塔爾神手中的象征物。在場的還有其他神和女神。下欄是一對麵對麵站著的女神,她們身穿鑲有荷葉邊的衣服,手持流淌出液體的花瓶,水流在畫麵周圍形成波浪。畫麵的兩側是高高的飾板,上麵畫有棕櫚樹和其他風格化的樹,樹叢中有鳥、神獸和神。

亞述時期,壁畫上所描繪的主題,大都是國王生活與戰爭的場麵。薩爾貢二世宮殿中的壁畫,反映了亞述壁畫的內容和風格。其中有一幅裝飾壁畫畫了一些帶翅膀的人物,被整齊地排列在上下兩行,中間是一些圓形的植物圖案夾雜著動物形象。這些圖案或帶翅的人物圖像像一組連續圖案一樣,做橫向展開。另一幅帶拱形花框的彩畫畫的是國王站在阿淑爾神的跟前。這幅畫用的顏色是紅、藍、白、黑四種,黑色用來勾勒輪廓。

6.工藝美術

金屬雕刻以及其他種類的工藝美術品,在巴比倫也很發達。

蘇美爾人是古代傑出的工藝美術師,他們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藝品:小銅像、黃金短劍及劍鞘、金杯、金碗、金頭盔、樂器等。蘇美爾人不僅擅長用單一金屬打製物件,還會用幾種金屬混合製作工藝品。在烏爾王陵中,有許多精美的隨葬品,如假發、金盔、天青石、貝殼和金、銀製的公羊和樹、柄部為青金石製的黃金短劍及劍鞘等。金器匠師們刻劃動物的技藝,達到極高水平,從製作得非常精巧的公牛頭上,就可以看出這一種情況。牛頭采用鑲嵌方法:眼睛、垂肉以及前額的獸毛,用天青石製成,眼睛裏的白眼球則鑲上了貝殼。亞述人也是金屬製造能手。亞述的金工雕刻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青銅片上的浮雕構圖,是亞述金工雕刻的出色範例。牙雕在兩河流域很早就被知道。到亞述時期,象牙被廣泛使用,用來裝飾椅子、寶座、床榻、屏風等,也做成許多製品,如飾針、梳子、匙等。尼姆魯德出土的象牙雕刻“窗前婦女”,被譽為“尼姆魯德的蒙娜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