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人對她崇拜無以複加。在一篇禱告中這樣寫道:

伊什塔爾,眾神之神,萬都之王,全人類的主宰,你是地上的光,天上的光,月神的愛女……

你的意旨,就是法律……

神啊,世間沒有一處,沒有你的靈,沒有一個人,不遵行你的戒命。

隻要——提到你的大名,天也會搖,地也會動,眾神也會發抖……

神啊,你是眾生之門的開啟者,你的光輝,照耀著天,照耀著地,照耀著家宅,照耀著萬國。

聖母,人類的母親,你的法力是無邊的,你隻要眨一眨眼角,不但病者可以痊愈,甚至死人也可複活。

……

偉大的伊南娜,月神的愛女,我們的王,人間天上,再也沒有誰像你這樣高貴。

作為愛神,許多國王將自己即位登基歸功於與伊南娜的愛情。如阿卡德國王薩爾貢在描述自己的經曆時說,因為女神伊南娜在他做園丁時愛戀他,他因此就成了國王。關於伊南娜,還有許多動人的神話傳奇,這些都構成了美索不達米亞文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祭神活動

一切文明的開端都離不開宗教。透過美麗的巴比倫神話,深深地蘊涵著宗教思想的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切社會活動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由此我們掌握了巴比倫的哲學、經濟軍事、文學藝術的文明概況,宗教便成為我們進入米索不達文明的窗口。下麵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的宗教活動吧。

巴比倫人認為人必須依賴神。要博得神的青睞,主要手段是保證神有優越的生活條件,為他們建造神廟,經常地、按時地在衣、食、住、用等方麵侍奉他們。祭祀活動儀式主要分為國家祭祀和個人祭祀兩種。國家祭祀儀式由祭司主持,主要是在重大節日中獻祭。

獻祭可分為二種:一種是日常進行,一種是每周、每月或每年進行。在前一種情況下,國王以人民的名義向神進貢,但國王個人的貢品也要加上。在後一種情況下,主要是舉行節日慶祝活動,也包括在特殊的重要場合為國家的幸福和繁榮舉行獻祭——在泥圓筒印章中常常可以見到對這兩種獻祭活動的描繪。諸神得到的貢物主要是食物、飲料、牲畜以及油等。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拉伽什城邦的統治者古地亞曾把大量錢財用於修建和修複神廟上,兩塊大的泥圓筒章詳細地記載了他的虔誠活動,漢謨拉比以及後來的尼布甲尼撒時期規定的對馬爾都克神的貢品雖然沒有像拉伽什那樣多,但在巴比倫晚期,烏魯克城安努神廟的日常貢品也是相當大的。在盛大節日,向神廟進貢的牲畜的數量更是驚人,例如,在尼普爾的思利爾神廟發現的一份員貢品單中,光牲畜就有3569頭之多。新巴比倫目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誇耀,在阿基圖節“我帶來金、銀、貴重石料、多彩的服飾、山中和海裏的寶藏、成熟的肥公牛、幹淨的牲畜、小羊羔、小山羊、清潔水中的魚、天空中的鳥、家禽、公雞、瑪拉圖鳥、鴿子、洋蔥、麝香、豐饒的植物、黃金床的裝飾物、黃金戰利品、棗、來自第爾蒙的梨、白色的無花果、啤酒、蜂蜜、黃油、奶油、牛奶、精製油、專用於宗教儀式的油,所有這一切都是豐富的……我每年都以高質量和豐盛的禮物進貢”。

獻祭在神廟頂上特定的祭壇進行。犧牲或者被屠宰,或者被燒死,同時,進行奠酒和焚香。香爐是神廟儀式中最常見的設備,人們認為,燃燒芳香的樹木既可以用來滌罪,還可以作為對神的供奉,因為神是喜歡芳香的氣味的。美索不達米亞各城市都規定有自己的舉行宗教祭祀活動的節日和年曆,月份都以當地所慶祝的宗教節日命名。到公元前2000年,尼普爾的年曆被普遍接受。年曆所定的宗教節日,一般都是農業生產的周期性季節,如:慶祝拴上犁頭的儀式,解開犁頭的儀式,收獲儀式,等等。在宗教節日裏,王後有時要遍訪她的領地,向諸神和被認為具有神力的已故行政官吏獻上大麥、麥芽和其他農產品。春天的一係列祭祀實質上是祈求豐收的儀式,收獲節日則是具有感恩性質的儀式。在儀式中,常常是國王和最高的女祭司扮演兩個神,通過他們的結合來象征性地表示對豐產豐收的願望,同時也是以此確保國王因上配女神而獲致長生。

宗教節日一般為11天,有時達15天。最重要的節日為春日舉行的新年盛大慶典。這個節日意在強調重建宇宙秩序、生命複蘇以及決定來年的命運。節日間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在新年元旦舉行的“神聖婚禮”:由國王扮演杜木茲,再由一位高級女祭司扮演愛神伊南娜,去重演傳說所述的杜木茲與伊南娜神的那個聖婚典禮。

巴比倫新年的第五天,在例行祈禱獻祭之外,有一個清掃的儀式。人們在神廟中遺灑聖水,遍塗聖油,並將一對羊斬首,即以正在流血的羊身壓置廟牆,表示吸盡殘穢,再將此贖罪之羊投入河中,然後要樹起一張金光閃耀的“天幕”,等待馬爾都克之子光臨。這時,國王在節慶中首次露麵,進入神廟,參加祭掃大典。典禮的用意是使國王明白:即使是國王,也仍是諸神的仆役,國王的職責僅在於代替神管理人間而已。儀式過程包括:首先由高級祭司取去國王的權杖、佩劍等王位象征,全部放在馬爾都克神像之前;然後,由高級祭司去拉扯國王的雙耳,迫令他向神膜拜,同時向神說明他對巴比倫的百姓是毫無虧待的;最後,高級祭司將王位象征奉還國王,再打他兩個耳光,國王這時要表現得熱淚盈眶,表示馬爾都克對他已是降恩垂愛了。第八天,國王即“恭攜馬爾都克之子”,由坐在鑲嵌珠寶的豪華馬車上的馬爾都克領先,率領眾神,自馬爾都克神廟出發,沿著張棚結彩的聖路,從伊什塔爾門出城到達幼發拉底河畔的阿基圖神殿。在此停留三日後,再返回巴比倫城的馬爾都克神廟埃撒吉拉,舉行一項儀式,即為一年內國王及其國家的命運進行占卜。

在這一係列的宗教活動中,不管其儀式多麼隆重,程序多麼繁雜,其目的都是祈求神的庇佑,降福於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