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希伯萊文明的源起背景(3 / 3)

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這兩大文明發祥地之間早就通過迦南和腓尼基發生交往。當時有一條交通路線從埃及經迦南、敘利亞到達美索不達米亞。在古王國時代,埃及法老的碑記文獻多次提及其在迦南的商業利益。同時比布洛斯的迦南人已模仿埃及的象形文字,並發展了一種有音節的文字。公元前3000年迦南進入城市大發展時期。許多後來在聖經中提到的重要城鎮都已出現,諸如米吉多、伯善、艾、示劍、基色、拉吉以及約公元前3300年重建的耶利哥等。位於從沿海到內地商道上的拉希什在當時已十分繁榮,城的四周有磚牆圍繞並設置有角樓防衛,城內還發現各種青銅製造的兵器、工具,刻有記號的陶器以及帶有銘文的埃及蜣螂石。

公元前23~前20世紀迦南文化已由青銅時代的初期過渡到中期。此時由於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都處於戰亂動蕩之中,耶利哥、米吉多、艾等城市在來自東麵的遊牧民族遷徙侵擾中受到暴力衝擊,約旦河西岸的市鎮紛紛被人們荒棄,直到公元前2000年,新遷徙民族逐漸在此定居下來,迦南西部和外約旦北部才有明顯恢複。這些新居民主要是來自西北閃族中的阿摩利人,最初以遊牧為業,逐漸與當地定居務農的迦南人開始發生民族融合。亞伯拉罕率領的希伯萊部落大約也在這前後首次進入迦南地區。

公元前20世紀上半期,埃及正處於繁榮的中王國時代,其貿易溯尼羅河而上,經迦南遠達腓尼基和克裏特,甚至巴比倫。當時埃及的勢力可以達到迦南大部分地區。比布洛斯不但受到埃及經濟、文化上的影響,甚至當地首領也承認自己是埃及法老的臣屬。

到公元前18世紀下半葉中王國末期,埃及四分五裂、群雄割據,大批被稱為喜克索斯人的遊牧部族從迦南湧入埃及,征服尼羅河三角洲,並以三角洲東部的阿瓦裏斯為都,建立曆時百餘年的牧羊王朝。他們除直接據有尼羅河三角洲一帶外,還依靠其封臣、附庸間接統治埃及的部分地區。雖然喜克索斯人的經濟文化發展明顯低於埃及人,但他們把馴養馬以及製造馬拉戰車、排弓、戰斧等技術輸入埃及,並簡化了埃及文字,這直接為後來腓尼基人創造拚音字母作出了貢獻。喜克索斯人的勢力範圍向北一直延伸到敘利亞北部和幼發拉底河上遊一帶,緊鄰埃及的迦南自然處於這片廣袤領域的中心。公元前16世紀中葉,底比斯王國集合埃及各地勢力,推翻喜克索斯人的統治,開啟埃及新王國時期。被迫撤出埃及的喜克索斯人不得不重新退回迦南南部。

在喜克索斯人統治埃及期間,迦南文化達到其全盛時期。原先以遊牧為生的阿摩利人紛紛築城以居,其首領也成為地方小王。迦南城邦又開始複興,農業成為當地居民的主要職業。除了一些較落後的山區和草原部落仍過著遊牧生活外,在迦南的河穀、窪地及沿海平原,居民們已發展起較為發達的耕作及園藝業。在手工業方麵,出現大量的短劍、斧頭、雕像等青銅製品,陶器製作也更為精良;他們不僅釀製葡萄酒、提煉橄欖油,還用毛、麻生產色彩鮮豔、飾有花紋的豪華紡織品和衣服。在米吉多、吉甲和伯善等地都曾發現該時期最富特色和藝術價值的手工製品。由於埃及在迦南的政治勢力受到削弱,位於從埃及通向敘利亞、腓尼基重要商道上的迦南商業城市得以比較獨立地發展,隨著商隊川流不息通過而更趨繁榮。在語言文字方麵,迦南人大多使用阿卡德語和楔形文字,也有一部分講埃及語和使用象形文字。在宗教信仰上,迦南人的每個公社、城市和部落各有自己的保護神,流行多神崇拜和人的祭獻。從住宅和墳墓隨葬品來看,當時迦南已有十分明顯的貧富分化。

然而隨著公元前16世紀前葉喜克索斯人被逐出埃及以及埃及人重新征伐迦南,迦南文化趨於衰落,特別是在手工業生產和藝術方麵,陶器質量的顯著下降便是明證。新王國時期的埃及法老利用駐軍和當地臣服的王公控製了迦南大部,榨取名目繁多的貢賦。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3世紀,埃及人與在小亞細亞崛起的赫梯王國為爭霸西亞不斷發生衝突。公元前13世紀初兩者締結和約,分占迦南。在隨後的歲月中,來自海上和沙漠地帶的部落遷徙、攻掠致使迦南各地動蕩不安,也打擊著埃及和赫梯在當地的勢力。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作為猶太人先祖的希伯萊人再度進入迦南,在這兩大文明交彙處開始創建自己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