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殿是展廳,展出成吉思汗當年用過的遺物——“蘇魯錠”(長矛)、寶劍、馬鞍等軍事用品。想當年,成吉思汗就是憑著馬、矛、劍、弓來征服各路強敵的,他“氣吞萬裏如虎”,真是無比豪邁而又無比威風。他死後,留下軍隊達12萬9千人,其中10萬人歸四子拖雷統率。這些軍隊,經過成吉思汗的嚴格訓練,全都勇猛剽悍,數量雖少於金朝、南宋和花剌子模,但一可當十,十可當百,無堅不摧,銳不可當。最後,終於以少勝多,建立了橫跨亞歐的大帝國。
按照史料記載,蒙古人建立馬上的“八白室”是為了祭祀這位偉大的祖先,這個道理是講得通的。但是,從馬背上的“八白室”到地上固定的成陵過程中,“八白室”在誰的手中,還是有點靠實力決定的架勢。誰占有“八白室”,誰的地位就高了一籌,權力就大一點,這頗有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架勢。另外,據史料記載,在成吉思汗孫子忽必烈一代,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四大汗國就彼此為仇,並不承認元政權的正統地位,甚至相互攻伐。如果真的對自己的祖先有如此虔誠的心理,那麼極有可能別的汗國也建立了“八白室”,但為何毫無記載呢?因此,馬背上的成陵“八白室”不太可能僅僅是為了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許還有別的更深層的意思。至於到底還有沒有別的意圖,可能還是一個待解之謎。
@@◆“天驕”之陵今安在
關於成吉思汗死後究竟葬在了什麼地方,又是如何安葬的,古今眾說紛紜,流傳著許多說法。有人甚至提出到貝加爾湖的水下去尋找墓葬,因為有一種說法認為,成吉思汗葬在一處深水湖底,或一條大河的河底,為此甚至還專門隔開了河床。成吉思汗陵墓的真正遺址是有關成陵最大的謎。他的陵墓究竟有多大的規模?埋藏了一些什麼東西?這一係列的謎讓無數的研究人員費盡了心機。
數百年來,一直不斷有人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寢,但都沒有成功。成吉思汗的安葬之處從未在考古中得到準確發現。對這一千古之謎,學術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見。
2000年8月,我國考古學者表示,他們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青和縣三道海附近,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另外一個證據是此山的山勢、山形與中國古代君王挑選墓地所依據的“風水”術相符。“水過西東,財寶無窮”、“山環水繞,四麵拱衛”、“沼止池湖,真龍憩息”,這些“風水”思想在這裏得到了充分體現。
國內學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鄂托克旗的千裏山附近發現的可能是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此墓地距離鄂爾多斯市內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公裏。國內有學者認為,離此地幾十公裏處的阿爾寨石窟、百眼井、駝羔梁等遺跡是成吉思汗晚年活動的重要遺跡。在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一馬平川的草原上,突起一座數十米高的紅色砂石平頂山,山上洞窟鱗次,這就是阿爾寨石窟。在該石窟東南側的十號石窟,為成吉思汗養傷時所住。石窟前方一裏以外據說豎有成吉思汗的箭靶,至今仍可尋到。在第二十八號窟中,西麵牆上有一幅壁畫。有專家認為是“蒙古族喪葬圖”,也有專家認為這幅壁畫應該是“成吉思汗安葬圖”。在第三十一號窟內西側壁上,亦有一幅場麵宏大的壁畫,為一個地位尊貴者接受眾人跪拜尊崇的大家庭。畫中人物繁多,極其耐人尋味。關於這幅畫,專家認為,圖中所描繪的極有可能就是成吉思汗及其家族主要成員。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幅壁畫中部,成吉思汗家族與密宗法王之間,藍黑色背景之上,繪有一座赭紅色平頂山,頗似阿爾寨石窟山。但這一說法還需直接的證據來證明。
無論是蒙古學者,還是俄羅斯圖瓦地區的學者,隻要一提起成吉思汗的墓地一事,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到一個地方,那就是孛兒隻斤部落的故鄉,現蒙古國和俄羅斯圖瓦共和國以及布裏亞特蒙古自治共和國交界的地區。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社會問題專家尼古拉·阿巴耶夫教授指出,成吉思汗的墓葬應該在現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境內。在圖瓦共和國民間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在共和國中部一個叫索斯諾夫卡的村莊裏,安葬著一位曾跟隨成吉思汗征戰南北的統帥,墓碑上刻有古圖瓦文字。
根據文字的介紹,這位統帥就出生在本地,他把成吉思汗的遺體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安葬。據稗史記載,成吉思汗的墳墓是由烏梁海人中與成吉思汗有血緣關係的一支部族守護的。在圖瓦共和國的東部和中部,有不少高山環繞著的山穀,這正是稗史中描述的孛兒隻斤部落的發源地。
湊巧的是,圖瓦境內有一個地名,叫成吉,附近有一條河流,名叫成吉思泰加。傳說中,成吉思汗曾囑托講圖瓦語的薩滿人看守自己的墳墓。時至今日,在蒙古國所有為成吉思汗舉行宗教祭祀儀式的,正是這些講圖瓦語的薩滿人。近日,俄羅斯阿巴耶夫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這就是絕對忠實於他的烏梁海部族首領們,命令自己的士兵把成吉思汗的遺體從西夏國運回故鄉,然後又將這些士兵全部斬殺的原因。
2001年7月底,一支由美國商人莫裏·克拉維茨率領的美國尋找成吉思汗真陵研究小組,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北方約320公裏處的巴特希熱特附近,發現了不下60處未被發掘的墳墓,可惜後來證明這是一處假墳地。根據圖瓦人的傳說,這種假墳地在成吉思汗最後的歸宿地孛兒隻斤部落的故鄉有許多。
有學者認為,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的墓地在今蒙古國境內,也有學者堅持成吉思汗的陵寢在中國內蒙古,即鄂爾多斯高原的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目前,各國考古專家關於成吉思汗墓地確切位置的圈定,比較認同四個地點。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蒙古國杭愛山;三是位於寧夏的六盤山;四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裏山。至今沒有發現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製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誌、不公布、不記錄在案。
成吉思汗陵中到底會埋藏些什麼呢?成吉思汗一生征戰、一生動蕩,生前的生活算不上奢華,盡管他有500多個妻妾。依照蒙古人的習俗,人死後隨葬的物品都是生前常用之物,皇帝也不例外。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陵中隨葬的有他生前征戰用的馬鞍、金酒具和美女,但是具體數量不得而知。成吉思汗生前用兵無數,元帝國百戰功成,所以他的陵墓中,應該有大量兵器隨葬,如用過的刀劍、強弩、鎧甲等物。有學者推測,成吉思汗墓葬距離地麵至少有十幾丈,其內部空間應該至少可以放進一個能容納百多人的蒙古包,而且很有可能更大。至於成吉思汗使用的獨木棺,據推測其材質應該不會像明代或者清代帝王那樣使用金絲楠木,而很可能是大興安嶺等地常見的鬆木等針葉樹種。
隻要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墓遺址還沒有找到,爭論就會繼續下去,對遺址的尋找也會不斷地繼續下去。我們當然希望早日找到這“一代天驕”的真正陵墓,好讓世人一睹真顏。但是,如果當時蒙古人就是用一棵普通巨樹中間挖空,對成吉思汗進行“簡葬”而沒有任何陪葬物的話,那麼經過近800年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極有可能是“身竟為土灰”。那這一千古之謎可能就會成為永遠的謎了。
@@◆相關鏈接
1.史料記載,成吉思汗及一些貴族都埋葬在“起輦穀”。“起輦穀”位於元代最早的都城——額爾德尼昭以北100多公裏的地方。
2.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考古小組動用衛星設備,在蒙古境內折騰了整整三年,花費12億日元,在肯特山附近發掘了兩三百座古墓,卻一無所獲,最後不得不宣布放棄。
3.2002年至2003年,美國人也對成吉思汗陵進行了大規模勘察,找到一個外麵有一圈石牆的陵墓,考古隊以為是成吉思汗陵,其實那是一座匈奴墓。
4.2004年,英國掀起DNA尋根熱,追蹤成吉思汗的Y染色體後代。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認為,如果一個男性Y染色體的幾個標誌性位置,與來自成吉思汗的染色體一致,他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如果能找到成吉思汗的墳墓,就可直接將其染色體同現代人比較,或許能有更確鑿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