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國運紀事(9)(3 / 3)

8月27日。清廷命鐵良充任政務處大臣。

外務部致電出使美國大臣梁誠通告美國政府,聲言已示諭商民停止禁購美貨,請速妥訂工約。

兩江總督周馥奏報查明江蘇、安徽、江西3省銀、銅、煤、鐵各礦,擬招商集股試辦,禁止私售。

留川當差之已革廣西補用道錢錫寶因平定巴塘叛亂有功,四川總督錫良奏準銷去其“永不敘用”字樣。

同盟會本部幹部會議議決《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交接辦法,推宋教仁為移交者,黃興代表同盟會接收。

8月29日。趙爾巽奏準裁撤盛京戶、禮、兵、刑、工五部。盛京將軍趙爾巽奏稱,自光緒初年,前盛京將軍崇實奏定將軍一職兼管兵刑二部,並管帶金銀庫印鑰,稽核戶部。其餘各部事務,均令與將軍商辦,事權已屬將軍,徒以名目尚在。曆任將軍部臣,雖亦力圖救挽,無如積重難返,事權不專,百弊叢生,不予革除,難言整頓。隻是五部所管事中有關係重要的,如禮工兩部所管典禮工程等事;有頭緒紛繁的,如戶兵兩部所管租稅驛站等事,自應詳細稽考。其餘部務,紊亂居多,要想裁撤非先行歸並不可。現命文案處人員,按照部務,分股辦事,選五部熟悉公事明白大義的司員數名整理檔案文件,逐項清厘,當裁者裁,當改者改,當並者並。一旦諸務清理就緒,即將五部衙門員缺分別留撤改用。清廷批準。

中國收回粵漢鐵路。出使美國大臣梁誠、湖廣總督張之洞,與美國合興公司總辦惠惕爾書記古德在華盛頓簽訂《收回粵漢鐵路美國合興公司售讓合同》。美國合興公司是通過1898年與清政府簽訂的《粵漢鐵路借款合同》和1900年的《粵漢鐵路借款續約》獲得了粵漢鐵路修築權的。按照條約的規定,合興公司須在5年之內完成包括支路在內的全部工程,且不能將此合同轉與他國及他國之人。從1902年起,合興公司違背合同,將鐵路股票的2/3賣給了俄、法支持的比利時資本家,並且到1904年秋為止,全部幹線仍寸軌未鋪。在這種情況下,湖南、湖北、廣東3省人民便掀起了“廢約爭路”的鬥爭。上海的報刊也不斷發表消息和文章,以示聲援。在湖廣總督張之洞的主持下,梁誠經過1年多的反複交涉,終於迫使美國同意廢約贖路。中國為此付出675萬美元的代價,贖回了粵漢鐵路的全部權利。

8月30日。廈門商人罷市。廈門商人因反對洋稅務司苛虐,舉行罷市,聚眾數千人搗毀該關,外國水兵竟槍殺華人數名。

浙江崇德石門鎮集會宜講曾鑄本月11日發表的《留別天下同胞書》,聽者紛紛落淚,情緒激昂。

8月31日。清廷命各省督撫禁止商民抵製美貨。清廷在諭旨中說:“中美兩國睦誼素敦,從無彼此抵牾之事。所有從前工約,業經美國政府允為和平商議,自應靜候外務部切實商改,持平辦理,不應以禁用美貨,輒思抵製,既屬有礙邦交,且於華民商務亦大有損失。疊經外務部電行該省督撫,曉諭商民,剴切開導,務令照常貿易,共保安全。著再責成該督等,認真勸諭,隨時稽查,總期安居樂業,毋負朝廷諄諄誥誡之意。倘有無知之徒,從中煽惑,滋生事端,即行從嚴查究,以彌隱患。”

本月。澳洲華僑會議在墨爾本召開,討論禁煙及抵製美貨問題。

9月

9月1日。清廷命各省多派學生遊學歐美,並加強監督考察。清廷認為,現在留學日本的已經很多,應再多派學生赴歐美留學。留學生學成後將為國家重用,各出使大臣都有監督之責,當視學生如子弟,隨時考查,無論官費自費,如能艱苦向學,誌正品端,都應認真愛護。有資金不夠或患病的,即酌量情形,分別體恤。如果有不守範圍之生,也要嚴加管束。希望都能成才,用副朝廷培植人才實事求是的意思。

上海遭風暴潮襲擊。夜裏,上海經受了罕見風暴潮,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深夜狂風大作,巨浪排山倒海而來,城內水深數尺,平地盡成澤國,多處交通中斷,房屋倒塌無數。瀕臨海濱的寶山、南彙、崇明、川沙等縣受災最重,鄉民無處逃生,死者屍體漂浮海麵多達數千具。災後,滬上紳董呼籲社會慷慨解囊,清廷也於本月9日撥款3萬兩救濟災民。

廖仲愷加入同盟會。本年暑假,廖仲愷因為籌措留學費用返回香港,同盟會成立時不在日本,未能及時參加。8月中下旬,廖仲愷攜女兒廖夢醒與胡漢民夫婦一起返回日本,於本日抵達東京。當晚即請孫中山至寓所,孫中山對廖仲愷、胡漢民等宣講革命黨的性質、革命黨人的義務和革命紀律等問題,並耐心解答了對平均地權學說所提出的疑問。由何香凝、黎仲實介紹,在孫中山主持下,廖仲愷、胡漢民等6人加入同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