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獨特的草原文明逐水草而居(1)(1 / 3)

蒙古人自古以來的生產和生活,是以牧業為主,而草原是基礎。

經營畜牧業有三種情況:馬為“阿都”,牛為大性畜,羊為小牲畜。駱駝、驢、騾為特殊性畜。

放養這些牲畜的辦法是:三百到五百匹馬為一群,到六、七百匹就要分群。—匹好公馬可以管二十多匹母馬,中等公馬可以管十幾匹母馬。牲畜多的人家經常跟著畜群,就知道畜群中的優劣情況。要選好公馬留作種馬,其它公馬全部騸掉,叫做騸馬。畜群每三年到四年分一次群,選留一次馬種,打馬印。早期各部落有自己的馬印記,而如今各旗有各旗的印記。每個旗的印記雖然都是一個字,但字的大小也不一致。從印記上可以區別牲畜是哪個旗的,如果在共有的草場上放牧,要以牲畜的印記來認定自己的畜群。

春三月,要找背風的地方放牧。夏季的三個月,找高地放牧。夏天蚊蠅和牛虻較多,窪地無風,畜群呆不了;高地有風,蚊蠅不易存留。因此,夏季畜群要放牧於高地。秋季的三個月,要在河邊放牧。

這個季節牲畜吃草籽,愛喝水,加上秋季的水清而溫度適宜,對牲畜的發育有利。對牲畜來說,秋季的水就象用藥一樣。牧業經營者特別注重用秋水飲畜,因而秋季放牧在沿河的草地。如果無秋水放牧,畜群就要長病鬧災,牧民非常注意這一點。冬季三個月,要在向陽之地一一草多的山地或灌木叢中放牧,也要注意就近有水。

冬季嚴寒時,牲畜易受涼,不可用井水飲畜。霜太大也不利於母畜保脂,因此在沒出太陽以前不能放牧,牧民要等待太陽升起霜化後再放牧。如果各種有孕的母畜吃了有霜的草,就會流產。夏孕的大熱天炊牲畜,特別注意不要同時讓很多牲畜擠在一起喝水,因這樣擠在一起容易把幼畜擠死。所以,牧人也很注意熱天飲畜的方法。

馬懷十個月生駒,牛懷懷八個月生犢,羊懷六個生生羔,豬懷土個月生崽,狗懷百日生崽,牧民在牧業活動中十分注意這些規律。

因蒙古地方寒季較長,蒙古雖也養家禽,但除雞以外並不養其它禽,如鴨、鵝等。不過養雞業也隻有農業地區才有,非農業旗不養豬、禽。

如果要宰食畜群,就需從畜群中選那些已經失去生育能力的或沒有其他用處的、或者選老的宰殺。畜群中生過十個幼畜的母畜,絕不能宰食,並要栓上布結,掛在角上或掛在耳上,打扮起來當作有功的牲畜對待。生很多的母牛或母馬死後也要埋葬起來,年久的種公馬也受尊重,馬雖然是牲口,但絕不與自己生身母馬交配,因此被稱為“義畜”。對狗也很愛護,狗不嫌主貧而另擇富戶索食,也稱“義畜”。蒙古人從祖先起,順應天命經營畜牧業的規矩就是這樣。

崇尚摔跤

摔跤,蒙古語稱為“搏克”,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早在十三世紀時已經盛行於北方草原。摔跤,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常在祭敖包和那達慕大會時進行。在平時,蒙古人也三五相聚,搏擊為樂。

摔跤在蒙古被視為男子三項競技之首。蒙古族的摔跤最早見諸於曆史記載是在成吉思汗時代。此時湧現了眾多的摔跤好手。據傳成吉思汗十分喜愛摔跤,其弟別裏古台、大將木華黎、哲別均為著名的摔跤手,當時被譽為“孛闊”(力士)。而且蒙元時期,常常將摔跤、射箭技能之高下作為選任將領的主要條件。

蒙古式摔跤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既不同於中國式摔跤,也不同於日本的相撲。它在規則、方法、服裝、場地等方麵都有自己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