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成熟的政治文明千戶製(1)(1 / 3)

1204年,成吉思汗在出征乃蠻部之前,根據金朝萬戶、猛安、謀克、五十夫長等製度,編設千戶製度,即位之後,在其征服的所有蒙古部落中普遍推行千戶製。除一些發展水平較低的林木中百姓之外,把全部蒙古國的百姓劃分為95個千戶,任命那些與成吉思汗一起建國的貴族、功臣為千戶長,使他們世襲管領本千戶百姓。千戶下設百戶、十戶,設百戶長、十戶長管轄。

通過編組千戶,全部蒙古百姓都被納入嚴密的組織之中,所有民戶都在所管千戶內生活和供役,在指定的範圍內居住和遊牧,由大汗委任千戶各級官吏,任何人不得擅離所屬的那顏和千戶、百戶、十戶,違者嚴懲。國家以千戶為單位征收賦稅和攤派兵役,蒙古國家內除了因戰功封為“達爾漢”(自由自在之意)的人外,無論貧富貴賤都要承擔賦役。凡15歲至70歲的男子均服兵役,隨時待命,自備馬匹、兵器、口糧,由所管千戶長率領出征。

千戶、百戶長是新生的封建主階層,他們是大汗委任的軍政官員,也是大汗的封臣,對大汗和所屬主人有封建義務,如向大汗或諸王交納賦稅,帶自己千戶的士兵服兵役,按大汗的旨令出征作戰,戰利品上交大汗,如不稱職,由大汗治罪,剝奪其管領百姓的權力。千、百戶長多世襲擔任,千戶長在所管範圍內,掌握著分配牧場、征收賦稅、差派徭役和統領軍隊等權力,高級一些的千戶長,還可以參與選舉大汗和商議國策的忽裏台。這些千戶官員們通過大汗的賞賜和掠奪都占有大量財產和家庭奴隸,他們是成吉思汗家族統治蒙古人民的支柱。

編製千戶後,成吉思汗又封了三個萬戶長作為軍事統帥。命木華黎為左翼萬戶長,管轄從蒙古國中心向東直到哈剌溫山方麵的諸千戶;博爾術為右翼萬戶長,管轄從蒙古國中心西至阿勒台山的諸千戶;納牙阿為中軍萬戶長,管理漠北中心地區的各千戶。萬戶長本人也是一個千戶之長。此外,又任命兩個萬戶鎮守西北地區,封豁兒赤為八鄰萬戶之長,其地在阿勒台山北,鎮守也兒的石河一帶的林木中百姓。

封忽難為萬戶長,管領成吉思汗長子術赤所屬“林木中百姓”,約在今葉尼塞河上遊一帶。

不論萬戶、千戶、還是百戶,都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臣民。

成吉思汗將各千戶包括管轄千戶的各級那顏(官人),都作為家產分賜給自己的母親、諸子、諸弟。據《元朝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母親訶額倫和季弟鐵木哥斡赤斤共得“忽必”(份子)1萬戶,二弟合撒爾4000戶,三弟合赤溫子阿勒赤歹2000戶,異母弟別勒古台1500戶,長子術赤9000戶,次子察合台8000戶,三子窩闊台5000戶,幼子拖雷5000戶。各級那顏為受命管理百姓的地方軍政長官,他們必須絕對服從大汗和大汗的宗親。如發現有瀆職或背逆行為,大汗及其宗親有權隨時加以撤換或懲處。

那顏階級既是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統治人民的重要支柱,同時也是高居於廣大牧民之上的領主。根據規定,萬戶和千戶那顏在其管轄範圍內,不僅享有世襲封地權利,還擁有分配牧場,征收賦稅,差派謠役,統領軍隊的權力。建有特殊功勳、被授予“達爾漢”稱號的那顏,享有免除賦稅、獨有戰利品、不受法律約束和製裁、九次犯罪不受罰、有自由放牧等權利。

千戶製的建立,是成吉思汗在軍政製度方麵的重大改革。它不僅徹底清除了氏族貴族賴以複辟的土壤,改變了以往氏族、部落聯盟自由結合的分散狀態,促進了經濟的相互滲透和吸收,還把各級那顏和廣大百姓固定於特定的地域內,從而形成層層的隸屬關係,鞏固了大汗及其“黃金家族”對國家的統治。

千戶製,在行政上主要改變了以往氏族、部落聯盟自由結合的分散狀態,同時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軍事組織形式。其主要表現在下麵三個方麵:

首先,通過千戶編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成吉思汗推行千戶製以後,軍隊便嚴格按千戶形式進行動員和組織。國家依據千戶簽派軍隊。成吉思汗規定,蒙古男子凡15歲以上,70歲以下,都要作為士兵服兵役,隨時根據命令,自備馬匹、兵器、糧草,由本管那顏率領出征。這些被簽為兵的人既是牧民,同時又是戰士,成吉思汗通過千戶製,把隨時能夠動員投入戰鬥的蒙古族成年男子按十進製編製在十戶、百戶、千戶中,組成了一支以草原各部蒙古人為主體的龐大的蒙古軍隊。據《金冊》、《史集》記載,成吉思汗實行千戶編組後,能夠動員的蒙古士兵已相當可觀。軍隊“總計十二萬九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