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成熟的政治文明千戶製(2)(1 / 3)

畏兀兒最初歸元朝政府管轄,後來被並入察合台汗國。窩闊台封地,是原乃蠻部故地,包括哈剌魯的一部分,如海押立(今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東卡帕爾城附近)。即從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迤北,包括今喀拉額爾齊斯河和阿爾泰山一部分地區。以上諸王封地在蒙古高原西部,故後人稱之為“西道諸王”。

幼子拖雷繼承父業,據有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區,即三河之源為中心的漠北廣大地區,南麵後來擴大到漠南及內地,北麵到乞兒吉思、謙河(今葉尼塞河上遊)地區。

西征前,成吉思汗給諸弟分封遊牧地:合撒兒封地,在蒙古的東北部也裏古納河兩岸,南至闊連海子(今內蒙古呼倫湖)和海剌兒河(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境內海拉爾河)之境,東南與鐵木哥斡赤斤的封地相連。鐵木哥斡赤斤封地,在蒙古的最東北,北麵包括今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東西之地,與合撒兒封地相接,向東擴展到嫩江、鬆花江一帶,幾乎控製了今東北地區的一半。合赤溫(早夭,由其子按赤台受封)封地,在合撒兒封地之南,金邊牆之外的兀魯灰河和合蘭真沙陀之境。南至胡盧忽兒河(在今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境內),南與弘吉剌部相鄰,東至哈剌溫山。別裏古台封地,在斡難河、怯綠連河中遊,西麵鄰近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南麵與按赤台為鄰。以上四家的封地都在東麵,成為四個“兀魯思”,後人稱之為“東道諸王”,諸王子孫世襲繼承,都稱汗,有相對的獨立性。

除成吉思汗家族以外,還有許多貴戚、勳臣獲得賞賜,擁有分地、分民,使其領有本部的軍隊和百姓,自己任命千戶長。他們或統治原有的地盤,如汪古、斡亦剌等部,或由大汗另賜地盤,如弘吉剌部原駐地在今內蒙古呼倫貝爾一帶,後分封在今西拉木倫河上遊及達裏諾爾一帶;亦乞列思部分封在西遼河中遊南北;巴阿鄰部分封在額爾齊斯河一帶。他們在分地內自己設置官吏,大汗不幹預,形成了半獨立性的藩部。

成吉思汗的親信那可兒們也受到賞賜,如木華黎、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忽必來、者勒蔑、者別、速不台、畏答兒、術赤台,合稱十投下。他們也擁有分地、分民。無論貴戚和勳臣,他們的領地、屬民直屬大汗,大汗有賜與或剝奪的權力。但是,無論諸王、貴戚和勳臣的封地一般不予剝奪,如本人犯罪,則由受封人的親族接管。

此外,還有一些曾救過成吉思汗或其子孫生命的功臣被封為達爾漢,如鎖兒罕失剌、博爾術、巴歹、乞失裏黑等人,享受一些特權和待遇。

成吉思汗之後的蒙古汗也都保持了這一傳統。窩闊台汗時期,在和林(蒙古人民共和國前杭愛省哈爾和林)建都,使之成為大蒙古國的統治中心,而將自己的封地交給了長子貴由。同時,利用大汗的權力,從拖雷所轄的屬民中撥出遜都思、雪你惕等三千戶給次子闊端,令其駐牧西涼,全權負責對川、陝、甘、寧、青、藏的攻略征伐,由此,又形成了以西涼府(今甘肅武威)為中心的闊端的兀魯思。

蒙哥汗時期,諸王封地再一次發生變化。因為蒙哥即位,遭到窩闊台子孫的抵製最大。蒙哥在處罰武裝奪權的窩闊台子孫後,對窩闊台兀魯思也進行了調整。他將窩闊台第六子合丹安排在別失八裏(今新疆吉木薩爾破城子),七子蔑裏安置於也兒的石河,孫海都(第五子合失之子)居海押立,脫脫(第四子哈刺察兒之子)居葉密立,闊端子蒙哥都的領地也奉命西移。上述窩闊台後王各自分到原兀魯思的數量不等的軍隊和屬民,原兀魯思的其餘各千戶和貴由繼承的窩闊台兀魯思則被剝奪或分割了。隻有闊端因與蒙哥、忽必烈關係較好,得以保留其西涼府一帶的領地,但隨著忽必烈在京兆一帶封地的擴大,闊端領地的範圍也逐漸縮小了。

總之,分封製是蒙古帝國的一個重要製度,讓蒙古帝國實現了父權家長式的統治。

分封製與封建政治有著無可分割的內在聯係。它是統治者力圖解決封建社會結構的內在矛盾,加強封建統治,以期“子孫長久,社稷永固”的一種主觀願望的嚐試。應該說,分封製對於蒙古帝國的統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通過分封製,蒙古帝國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通過分封,蒙古帝國使自己統治地區形成了“蒙古大汗—領主—萬戶—千戶”的等級序列。蒙古汗確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統治效果得到加強。另外,分封製擴大了蒙古統治區域,並逐步構織出遍布全國的交通網絡,形成對蒙古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