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我與爺爺相依為命,生活在鴨綠江邊的小山村裏。
在我十歲那年,爺爺的那一隻母羊剛生完小羊,便痛苦地死去了。可憐的小羊羔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便失去了媽媽。看著它那稚嫩的目光裏流露出的真摯與無邪,我毫不猶豫地告訴自己,一定要把它喂活、養大。
日子是清貧的,但生活是充實的,爺爺看我成天精心地嗬護著小羊羔,那慈愛的眼裏傳遞出欣慰:“好好地養吧,以後它會報答你的。”
那時,我還不明白什麼叫報答。
爺爺起早貪黑在土裏刨食一天後,還要照顧我吃飽穿暖。每天晚上,爺爺都給我講抗聯在當地打鬼子的故事,他怕我孤單想媽媽。難道爺爺當時對我的關心和照顧是為了以後的報答嗎?後來我知道,那是一種愛,一種用金錢都無法買來的真愛。在老人眼裏,隻要我無憂無慮的成長,那便是對他整日勞累的最好報答。
小羊羔慢慢長大了,懂事了,與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無論我走哪裏,它都順從地跟在我身後。找不到我時,它便焦急地叫個不停。鄰居大娘說:“這小羊羔通人性呢!”
有一次,爺爺病了,連續高燒了好幾天,我嚇得不知所措,跟頭把式地忙著給爺爺去買藥。等我回來時,卻發現小羊靜靜地臥在爺爺身邊,用舌頭輕輕地舔著爺爺的手……我被這份溫馨與恬靜感動得熱淚橫流。至今,一隻雪白的小羊羔依偎在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身旁的情景,還時時定格在我心靈的底片上。就這樣,在爺爺患病的日子裏,我和小羊羔默默地守候在爺爺身旁,小羊羔清澈的目光裏時不時泛上一層水霧,那份無奈和無助,不禁讓我緊緊地抱住它,久久不放……幾年後,媽媽捎來信,讓我到城裏讀初中。我離開了生養我的小山村,離開了兒時的夥伴。那天,爺爺領著已長大的小羊羔送了我一程又一程。爺爺蒼老的麵容裏摻雜著欣喜和留戀。當我走出很遠,回頭一看,發現爺爺仍然站在村頭老槐樹下張望,而那“咩咩”的呼喚聲也不斷地撞擊著我的心房。我不由地鼻子一酸,扭頭揮淚而去……光陰荏苒,歲月飛逝。如今,爺爺已過世了,那隻永遠的“小羊羔”在爺爺去世後兩天,也默默地離開了人世間。這讓我難過了好一陣子。回首童年歲月和我生命中的小羊羔,使我領悟到,在紛繁的人世間,真愛無私,無所不在;坦誠付出,定有收獲;而收獲,會讓人體味到生命的美好。
感悟箴言小羊羔清澈的目光裏時不時泛上一層水霧,那份無奈和無助。不禁讓我緊緊地抱住它,久久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