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他心裏,對李綱還是有恨的。這個人為了救國護駕,不惜巴結欺騙,隨隨便便的便毀了羅馬的幸福。而即便是付出了這樣的代價之後,他居然還是在朝中的爭鬥中落敗,又不由不讓羅馬懷疑他的能力。李綱其人天生的神情誠懇,話語含情,讓人相信。對於阮飛秦雙,已然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是對於羅馬這樣一個與他保持了距離的人來說,無論人品或是能力,卻都不能讓羅馬信服。
故此,在李綱與康王之間,羅馬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康王。即使那個人也曾經讓他失望,可是在羅馬的心中,關於那個少年王爺的勇敢的記憶,卻也是抹殺不了的。
反正梅尚書也說了,去哪裏搬兵,是由羅馬自己決定。
羅馬一路往北,小心避過金人沿途的據點,天亮之時到了黃河渡口。那渡頭早上發船,小小的船上已有七八個乘客。羅馬趕到,待要上時,還要搭載銅板。一幹乘客大怒,罵道:"你以為你是什麼東西?人都擠不上了,你還載馬!要載等下一班去!"
羅馬苦苦哀求,船老大為難道:"如今兵荒馬亂,人命都賤了,何況一匹馬。你讓我趕人下去,載你這馬,實在說不過去。"
羅馬無奈,隻得亮出楊勇私借給他的令牌,道:"我是汴梁城派出的信兵,要去磁州找康王搬兵解困。實在耽誤不得,懇請各位念在我汴梁百姓的份上,行個方便。"
他這樣一說,滿船的人都是驚呼,想不到這不起眼的一人一馬,竟能從被圍的鐵桶一般的汴梁城中脫困。當即有四人下船道:"我也沒什麼急事,給你騰個地方吧。祈望你早早搬兵回來,將金狗打跑。"
羅馬銅板才上了船,船上仍有三名乘客,看銅板上來,滿臉都是不耐煩之色,大聲嘀咕道:"也不知是真是假,在這吹牛皮。闖營報信,我看臨陣脫逃倒有可能。"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幾人都是平日裏都是丟顆雞蛋罵條街的人,隻因嫌銅板個大礙眼,便一個個的現出潑婦嘴臉來。
羅馬知道這種人惹上就是麻煩,發作不得,隻顧四方賠笑。船老大船櫓一擺,木船離岸。羅馬眼看天茫水闊,此去搬兵,前途未卜,不由生出幾分蕭瑟之感。正在恍惚,忽然銅板昂起頭來,前蹄不斷叩打船舷。木船被他晃得左右搖擺,那幾個乘客又叫又罵,羅馬吃了一驚,道:"銅板,什麼情況?"
銅板仰首而嘶,嘶聲裏隻見他們方才的來路上,已有人一縱一躍,飛奔而來。離得雖遠,可那人相貌仍然醒目:頭大如甕,毛發不生,矮如身健,裹一身皮甲,硬生生包住一身橫肉,肩上扛著一根渾鐵量天尺,如風般趕來,徑直衝進渡口等船的乘客中間。"劈啪"兩聲,將兩人撞下水去。
旁邊的人大聲責備,那人鐵尺掄開,左右開弓又打死四五人。餘者見他凶狠,哪裏還敢招惹,趁著有命都跑了。
慘禍忽至,羅馬目眥盡裂,忽然看他的眼熟,驚叫道:"金蟾!"
那皮甲大頭的人正是金蟾!隻見金蟾將鐵尺往地上一插,在河邊撿起兩塊鵝卵石,揮臂擲來。他力氣好大,這般奮力投出,那兩塊卵石竟如機械發射一般,急追渡船而來。羅馬知道他厲害,大叫道:"小心!"眼見一石奔著銅板脖子打去,連忙移步趕去,將自己的包裹舉在胸前一搪,幫銅板接了這一石。他的包裹裏邊,有兩三件換洗的衣物,半錠碎銀,幾張大餅,接了這一石,"撲"的一聲悶響,撞得羅馬往後一退,靠在銅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