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古羅馬有為數極多的神,最多的時候達30萬個。這對於來自信奉一神論的國家的人來說,很難接受。但是對我來說,我的國家同樣信奉眾神,所以這種情形不但不會讓我感到難以接受,反倒是興趣盎然。

假如你正坐在古羅馬的市中心——古羅馬廣場遺址倒塌的石柱上,翻看旅遊指南或說明書,要是感覺背後有些怪異,那一定是幸存下來的諸神中某個愛捉弄人的神正探著腦袋偷看你的旅遊指南呢。他們一定很想知道2000年以後的人們是怎樣書寫他們的。

“當然,我會認真地書寫。”

我不知道愛德華·吉本是否說過這樣的話。但是,愛德華·吉本就是在到訪古羅馬廣場後,才決定撰寫《羅馬帝國衰亡史》的。而年輕的阿諾德·湯因比則為了追溯古代羅馬,決定騎自行車環遊全意大利。

盡管與這兩位偉大的曆史學家相比,我們是如此地微不足道,但是隻要我們到過羅馬,不,隻要我們尋訪過古羅馬人的足跡,尋訪過他們留在北非、中東以及歐洲的足跡,就會很自然地提出一個問題:

古羅馬人究竟是一些怎樣的人?

但是,就像眾多史料所顯示的那樣,羅馬人為自己是羅馬人而深感自豪。

但是,為什麼隻有羅馬人能成就如此大業?為什麼隻有羅馬人能夠建立並長期維持一個巨大的文明圈呢?

還有,從單純的意義上來說,它之所以能夠擁有遼闊的疆土,並建立和長期維持大羅馬帝國,難道正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隻是緣於它強大的軍事力量嗎?

再者,他們終究未能幸免於衰亡,也像人們通常以為的那樣,是因為統治者很難避免的驕奢造成的嗎?

我不想隨隨便便給這些問題作出解答。對於人類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構建起來的曆史,如果輕易給出答案是極不負責任的。而且就我本人而言,對這些問題的了解也遠遠沒有達到胸有成竹。隨著對史實描述的逐步展開,我要思索,希望你也共同思索。

“為什麼隻有羅馬人能成就大業?”

現在我就要開始寫了,你也將開始閱讀。在我們的意識裏有一個相同的疑問,那就是:古羅馬人究竟是一些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