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67年,有上千人質從正在走向衰亡的希臘被帶到了羅馬。這些人都是希臘上層社會的人物,36歲的波利比烏斯也在其中。

當時的羅馬人非常推崇希臘文化。所以,他們沒有把這些被帶到羅馬的希臘人質關進監獄,也沒有軟禁於某個地方,而是安排在羅馬共和國境內城鎮及村落的有權勢人家中。他們享有充分的自由——除了希臘,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旅行。

在這些人中間,波利比烏斯受到特別的關照,待遇更為優厚。波利比烏斯曾經是堅守希臘獨立的最後一個堡壘——阿卡亞同盟中的騎兵軍團長,地位僅次於最高司令官。同時,他還是羅馬將軍之一的西庇阿·埃米利亞努斯的朋友。

波利比烏斯作為人質被帶到羅馬後,由於西庇阿的積極爭取,住進了西庇阿在羅馬的家中。

西庇阿·埃米利亞努斯是一位武將,他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侄子,同時也是他的養子,曾經在紮馬戰役中打敗漢尼拔,為羅馬取得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勝利立下過汗馬功勞。西庇阿比波利比烏斯小18歲,所以當時的他還個不滿20歲的年輕人。但是作為羅馬名門望族西庇阿家的男子,他在軍事方麵已經有過多次令人矚目的戰績。西庇阿·埃米利亞努斯是一位非常開明的人,和他的父親一樣,熱愛希臘文化。一些素養很高的人經常到他家聚會,參加聚會的這個集體被稱做“西庇阿派”,在當時的羅馬非常有名。不難想象,出生希臘名門,受過相應的教育,在現實生活中位高權重、經驗豐富的波利比烏斯很自然地受到了“西庇阿派”真誠的歡迎。這時候的波利比烏斯在感慨祖國衰落的同時,悄無聲息地度過自己的餘生似乎還太過年輕。

17年過去了。和西庇阿·埃米利亞努斯的親密關係使這位希臘人質有機會接觸到羅馬的核心事務,越發加深了波利比烏斯對新興國家羅馬的關心。他去過距離迦太基最近的意大利南部旅行,也隨同西庇阿的軍隊到過西班牙。在又一次隨同西庇阿前往非洲的行軍歸途中,他作了一次長途旅行。沿著漢尼拔走過的路,經過法國南部,翻越了阿爾卑斯山。

公元前150年,希臘人質獲釋回歸祖國。17年前的1000人此時隻剩下300人。

和同胞們一起回國後的波利比烏斯和西庇阿·埃米利亞努斯的友情依舊。

他頻頻到訪羅馬,還和已經當選為執政官的西庇阿一起參加了於公元前149年開始的、持續了三年的第三次布匿戰爭,見證了迦太基在經過頑強抵抗後終因不敵對手而於7月7日夜裏滅亡。這一年,波利比烏斯57歲。

到82歲去世前的隨後20多年裏,他寫下了長達40章的《曆史》。在他之前的曆史作品中,大多描寫的是以希臘為中心的東地中海世界。而波利比烏斯的《曆史》則把著眼點放在了羅馬。這是最早一部以真實事件為內容的曆史作品。而第一部講述羅馬的真實可信的曆史作品就這樣由一個非羅馬人——希臘人寫作而成。

波利比烏斯深知前途渺茫的祖國——希臘所處的混亂局麵。同時因為和西庇阿家的親密關係,他對發展勢頭正旺的、年輕的羅馬也看得很清楚。他發出了疑問:為什麼?為什麼希臘在不斷自我瓦解,而羅馬卻在不斷地興旺發達呢?

這一問讓他開始了《曆史》一書的寫作。波利比烏斯本人在序中有這樣一段話:

隻要不是太愚蠢,不是太懶惰,大概沒有人不希望弄清楚羅馬人為什麼在短短的53年時間裏,可以成就如此大業,可以處於任何政體之下。

波利比烏斯明確指出了53年的時間,指的大概是第二次布匿戰爭因漢尼拔之戰失敗而告終的公元前202年,到因迦太基滅亡而告終的第三次布匿戰爭開始的第一年即公元前146年為止的這段時期。在這50餘年間,羅馬一躍成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此後的地中海世界的曆史就是羅馬的曆史。

但是,羅馬並非在53年前突然出現的。盡管沒有希臘人注意過它,盡管沒有哪個外國人打算寫它的曆史,但是它依然有一段相當漫長的助跑歲月。起點可以追溯到紮馬之戰以前500多年的過去,不是五十幾年,而是五百幾十年。羅馬終究非一日建成。

作為係列作品中的第一部,我要講述的是從羅馬建國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前的500年間的曆史。這是一個飽經苦難的漫長歲月裏的故事,即使在它的鼎盛時期,它都時常處於進一步退半步的狀態,何況有時候甚至後退了十步甚至二十步,要想重回鼎盛需要數十年的時間。而羅馬後來之所以能成就大業的重要原因,基本上就是在這500年間萌芽的,就好像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積蓄起來的力量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才開始了解其真正的價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