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羅馬的七個山丘全部集中在台伯河東岸。台伯河發源於亞平寧山脈,全長300多公裏。自羅馬向前流經約30公裏,經過奧斯提亞注入地中海。這條河雖然稱不上大河,但是到了羅馬附近,水量會大幅度增加。水量豐富的台伯河在羅馬附近,首先向西拐一個大彎,接著轉而向東,然後又折回向西,最後離開羅馬。一旦這裏發生洪水,這幾個彎道也許很快就會被淹沒,水流化做一條粗壯的直線,直奔地中海而去。
羅馬的七個山丘盡管位於台伯河附近,卻不會受到洪水的侵襲。因為它們都集中在台伯河向東拐了一個大彎的地方。當人口增加到一旦發生洪水,很快就會被水淹沒的地帶也住上了人的時候,羅馬的國體也穩固了,也有了展開大王政後期至共和政體前期的羅馬奎裏爾諾山西裏歐山模治水工程的實力,不必再為洪水災害而惶恐不安。
七個山丘從北向南依次是奎裏爾諾山、維彌納山、埃斯奎裏山、卡匹托爾山、帕拉蒂尼山、西裏歐山和阿文庭山。山丘與山丘之間的平地在當時還是一塊又一塊的濕地。
這些山丘都很低,連最高的卡匹托爾山海拔也不過50米。相比之下,伊特魯裏亞人建造城市的山,海拔都在300到500米之間。
現在的意大利總統官邸位於奎裏爾諾山,負責包括國政選舉在內的事務工作的內務部則在維彌納山。所以我們在電視上看有關報道的時候,很少聽到來自總統官邸的說法,而是說來自奎裏爾諾山。同樣,報道選舉快訊的時候,也聽不到來自內務部的說法,而是說這是來自維彌納山的報道。
讓我們重回2800年前。從城市建設的條件來看,如果要說防禦,那麼這七個山丘中,卡匹托爾山無疑是最適合的。不隻是因為它最靠近台伯河,而且還因為此山三麵都是陡峭的懸崖。但是,這個山丘有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山頂空地過於窄小。即便是現在,光是羅馬市政廳宿舍和兩座美術館加上一座教堂,就已經占據了它幾乎全部的空間。於是羅穆路斯最終選擇了雖不是最高,但山丘頂部麵積有10公頃左右,而且距台伯河又相對較近的帕拉蒂尼山。卡匹托爾山則作為諸神的住處。同樣靠近台伯河,而且也有足夠的空間供人們居住的阿文庭山,因為處於七個山丘中的最南端,所以遠離中心。與羅穆路斯發生衝突而被殺的瑞摩斯曾占據的就是阿文庭山。
瑞摩斯死後,羅穆路斯成了羅馬唯一的王。他首先在帕拉蒂尼山周圍築起城牆,意思是要在這裏建設城市。他還舉行了非常隆重的儀式,為諸神獻上祭品。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的4月21日。就這樣,作為羅馬建國紀念日,這一天在隨後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裏,成了每年必不可少的一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