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在意大利的希臘人(1 / 1)

公元前8世紀的希臘進入了由貴族統治的城邦國家時代(城邦)。與曾經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王政時代相比,由於開始從事工業、商業和海運業,經濟得以突飛猛進地發展,人口隨之大幅度增加。但是在貴族統治下,政治傾軋不可避免,由此引發的成敗之爭以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富人和窮人之間的衝突不斷增多。

在可耕地稀少的希臘,政治失勢者和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離開祖國,去國外尋找生存之路。公元前8世紀是希臘人進行殖民運動的鼎盛時期。而他們的進取精神和喜歡冒險的性格加速了這一運動的興起。

希臘人拓展殖民地的規模覆蓋了整個地中海世界,東至黑海沿岸,西從法國到西班牙。西班牙的馬拉加和法國的馬賽都是源自這一時期的希臘殖民城市。

由於意大利距希臘較近的地理條件,這裏的殖民城市發展盛況空前,其他地區難以匹敵。一直存在至今的意大利南部諸城市,除極少數源自迦太基外,可以說幾乎都源自希臘的殖民城市發展。這些城市包括那不勒斯和塔蘭托,以及如今隻剩下遺跡的帕埃斯圖姆、庫馬、西西裏島的墨西拿、錫拉庫薩、阿格裏真托等。它們統稱為大希臘[德語發音為maga gurekia(Magna Grecia),意大利語發音為mania gureqia(Magna Grecia)]。

之所以叫大希臘,是因為這些城市發展迅速,在很短時間內就實現了繁榮與富強;是因為殖民者是已經具備高度文明的希臘人,所以他們在各個方麵都盡力做到完美;是因為他們從不為如何與原住民相處而苦惱,就好像這裏根本不存在原住民一樣;還因為他們是拋棄了自己的國家來到這裏的,一旦失敗,羅馬轉向共和政體時,意大利半島上各民族的勢力圈他們將沒有回頭路可走。因此,實現急速發展簡直可以說是萬事俱備。

從殖民城市和他們的祖國希臘之間的關係也反映出了希臘人獨立意識很強的個性。

盡管是自己的祖國,但是對於塔蘭托人來說,斯巴達是外國;同樣,對於錫拉庫薩人來說,科林斯也是外國,但是他們之間的交流十分密切。希臘人則不然。首先,希臘人是一個更願意放鬆心情在海上揚帆航行而不願意在內陸行走的民族。更何況,移居到意大利南部的希臘人終究還是希臘人,盡管他們擁有一切,卻唯獨與團結的精神無緣。甚至在大希臘的各城邦之間,也從來不曾出現過共同作戰的情形。

剛剛誕生的羅馬之所以能在伊特魯裏亞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臘兩大勢力之間生存,不是因為伊特魯裏亞人和希臘人尊重羅馬的獨立,而是因為當時的羅馬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讓他們試圖把它納入自己的勢力圈中。

對於既不會製作商品也不會購買商品的人,從一開始就不會引起那些帶著商品到處行走的商人的注意。隻懂得農業和畜牧業的羅馬人,既沒有資金購買由雅典工匠精心製作的、漂亮的壺,也沒有貨幣可以用來購買伊特魯裏亞生產的、精巧的金屬器具。這使得商人們的眼裏完全看不到他們的存在。再加上羅馬所處之地既不靠海又不適合防禦,無論對希臘還是對伊特魯裏亞人來說都缺乏紮根於此的吸引力。

由北向南去的伊特魯裏亞人,如果不走海路,就隻有走陸路南下。即使中途到了羅馬,他們也隻是順著河中毫不起眼的小島渡過台伯河,然後毫不留戀地繼續向希臘人所在的南方前進。對他們來說,羅馬不過是途中的一個經由之地而已。既然是經由之地,那麼隻要不節外生枝就好。就這樣,處於發展初期的羅馬完全不必擔心會有強敵侵擾。還有一點,當時聯結伊特魯裏亞人和希臘人的通商幹線主要還是他們從不懼怕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