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塔克文·普裏斯庫斯遭暗殺後,他的女婿塞爾維烏斯取代他的親生兒子繼承了王位。羅馬的王位不是世襲的,而且塞爾維烏斯的統治深得人心,功績頗豐。所以就是有反對者,他們也很難得到市民的支持。44年就這樣平靜地過去了。這時,他的子女都已經長大成人,他們認為像他這樣的治世方式不是穩重而是膽小。此外,國王塞爾維烏斯經過長年累月的忙碌,也已經難掩疲憊之態和衰老之勢。
塞爾維烏斯有兩個女兒,性格截然相反,一個逞強好勝,一個溫和老實。
先王塔克文的兒子有兩個兒子,性格也全然不同,一個是性格暴烈的野心家,一個是性情穩重的人。
國王塞爾維烏斯讓這四個人配對結了婚。他把爭強好勝的公主嫁給了性情穩重的表兄,讓溫和老實的公主嫁給了野心勃勃的表兄。他希望通過這樣的婚姻,中和一下他們的性格。
但是他失敗了。爭強好勝的公主圖利亞非常看不起性情穩重的丈夫。她的口頭禪是:有你這種懦夫做丈夫,好運永遠不會向我展露笑容。她勾引和自己性格相似的妹夫。不久,性情溫和的兩個人不知何故先後死去,留下了寡婦圖利亞和鰥夫塔克文,他們走到了一起。對於他們的結合,國王既沒有表示讚成,也沒有表示反對。也許性情溫和的女兒突然離世給他的打擊太大,使他意誌消沉了吧。
但他是國王。在羅馬,國王是終身的。隻要他還活著,王位就是他的。羅馬的王位不世襲,即使是國王的女兒也不一定能成為下一任王後。
圖利亞開始在她丈夫麵前煽風點火。根據李維的說法,她是這樣挑唆她丈夫的:
如果你真是我心目中的男人,我就把你當丈夫看待,當一個男人來尊重。如果不是,我隻有歎我命運不濟。你為什麼還不下決心?我並沒有要求你到科林斯或者塔奎尼亞之類的他國采取行動,你在懼怕什麼?如果你還下不了決心,你可以去科林斯,也可以去塔奎尼亞,你也可以重回你的過去。
本來就野心勃勃的塔克文在圖利亞的挑唆下,首先收買了居住在羅馬的伊特魯裏亞人。他們是他的祖父第五代國王塔克文·普裏斯庫斯請到羅馬後在羅馬定居下來的人們。接著,他成功地得到了元老院中屬於新興階級的議員們的支持。他們是一些在羅馬開發事業和工商業發展中積聚起了財富的人。
塔克文帶領一隊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元老院進行了演講。他說讓一個來曆不明的人當國王是羅馬的恥辱。元老院的議員們並不同意塔克文的這一說法,但是也沒有把他趕出去。
這時,國王塞爾維烏斯得到消息後趕了過來。但是,塔克文沒有給國王任何反駁的機會。他一把抱起國王,走到外麵,把國王扔下了元老院門口的台階。深受屈辱的國王塞爾維烏斯回到王宮,塔克文的手下已經持劍等在那裏。
但是他沒有死。於是,圖利亞趕著馬車從她那一息尚存的父親身上碾了過去。
就這樣,塔克文當上了羅馬國王,圖利亞成了王後。
羅馬第七代國王塔克文禁止為先王塞爾維烏斯舉行葬禮。不僅如此,他還對他認為是先王指派的元老院議員大開殺戒。他繼承王位沒有經過市民大會的選舉,也沒有元老院的同意,因此,沒有全副武裝的衛兵保護,他絕不走出宮門一步。從他登基到被逐出羅馬,他從來沒有向元老院征求過任何意見或建議,也從來不問市民大會同意與否。市民們在背後稱他為“傲慢者塔克文”。
在國內實行獨裁統治的專製君主“傲慢者塔克文”在軍事方麵卻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在與周邊各部族的戰鬥中,羅馬幾乎是常勝軍。塔克文采取和戰並用的策略,取得了一次次的勝利。他的做法確實高明,卻也足夠陰險。
對國內總是心生不安的統治者通常會努力把對外關係做到最好。塔克文把目標鎖定在了鄰近的拉丁人以及伊特魯裏亞的各個城市。
在上百年前的第四代國王安庫斯時代,羅馬就和鄰近的拉丁人建起了同盟關係。因為大家都使用同樣的語言,敬畏同樣的諸神,所以加深相互間的關係既自然又容易。
“拉丁同盟”在最初的時候僅限於共慶節日和祭祀日。漸漸地,這種關係發展到共同作戰。還有,最初雙方的同盟關係完全平等,隨著羅馬實力的不斷增強,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共同作戰的時候,即使兵力相當,指揮官必定由羅馬人擔任。不過,戰利品的分配始終都是平等的。到了塔克文時代,他改變了這一關係。他邀請實力遠比拉丁人強的伊特魯裏亞人加入拉丁同盟。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人認為不是加入,而是被羅馬人拉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