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羅馬重振(1 / 2)

在專門研究羅馬史的學者,尤其是希臘的學者當中,有很多人注意到了羅馬人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解決這些問題時確定先後順序的合理性。後來在英國人統治世界的時代裏,為培養政治敏感性,甚至要求學者對此加以特別關注。根據英國學者的研究,公元前390年以後的羅馬人認為必須解決的是下麵這些問題,按照羅馬人排列的順序列舉如下:

第一,在注重防衛的同時,重建被毀的羅馬。

第二,與叛離的舊同盟各部族作戰,以此確保邊境安全。

第三,消除貴族與平民之間的對立,實現社會安定和輿論統一。而這必然意味著政治改革。

在接受屈辱的條件,用贖金讓凱爾特人離開的7個月後,羅馬人終於著手重建被毀的城市。

環繞七個山丘的城牆重建沒有按原樣進行,全長達8公裏的城牆采用了從維愛采石場運來的一邊高度在一米以上的石塊。在城牆要衝位置建了瞭望塔,上麵有哨兵常駐。因為蠻族凱爾特人的行蹤不定,很難預測他們什麼時候會再次來犯。

城牆建成之後,下水道的整修工作放在了神殿重建之前完成。這次把以前沒有鋪的街道也鋪上了,還用切割成四方形的石板蓋在下水道的上麵。接下來才是神殿的重建,當然也不會草率行事。為了不再出現兩個都城的問題,羅馬有必要強調這裏是諸神的原住地。

但是,用國家財政重建公共設施後的羅馬,已經很難顧及私人設施的重建工作。於是私人設施的建造問題就一股腦地甩給了市民自己。由於羅馬人有非常強烈的重建願望,結果導致羅馬的城市建設毫無規劃。見識過當時羅馬的希臘人把羅馬說得一無是處,指出羅馬甚至沒有公共設施區與住宅區域之分。這就是急於重建的結果。羅馬著手阿皮亞大道及阿皮亞自來水管道那樣的建設事業是在“凱爾特衝擊”徹底痊愈後的公元前4世紀後半葉以後。

堅固的城牆建成了,但是最好的防禦是進攻。這時的羅馬又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位置上出現了合適的人才。

馬克斯·弗瑞耶斯·卡米路斯是一位武將,曾經在公元前396年攻打維愛的戰爭中立過功。因凱爾特人的入侵,羅馬的防禦變得不堪一擊,他總攬了這項工作。普魯塔克是這樣描述卡米路斯的:

作為軍事指揮官,他曾經連續擔任重要職位,並用他輝煌的戰績為這一職位增添光色。能做到他這樣的人幾乎找不出第二個。他的經曆非常特別,他曾五次擔任獨裁官,舉行過四次凱旋儀式,被譽為僅次於羅穆路斯的羅馬的第二個創建者,卻沒有一次當選過執政官。

這種狀況反映了當時的羅馬局勢。與元老院展開激烈抗爭的羅馬平民階級,不願意支持兩人的執政官,而選擇支持六人的軍事指揮官。

執政官和六人軍事指揮官所行使的權限固然相同,但是由於行使權力的人數多了,所以盡管還是寡頭政體,多少也會給人民主的印象。

就這樣,卡米路斯始終無緣執政官。因為羅馬再次實行執政官製度,是在卡米路斯去世的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