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山嶽民族薩莫奈人(1)(1 / 2)

薩莫奈人是一支生活在意大利中部到南部山嶽地帶的民族,其都城地址不明。它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也沒有自己特有的文明。盡管和陽光普照的那不勒斯處於同一緯度上,但這裏很多時候被積雪覆蓋,現在依然是意大利氣溫最低的地區之一。

因為地處山嶽地帶,所以,薩莫奈人隻從事放牧業,與大海基本無緣,他們也沒有向外擴張的野心。長期以來,羅馬與這一山嶽民族沒有發生過任何關係。但是,當羅馬把以加普亞和那不勒斯為中心的坎帕尼亞納入勢力範圍以後,羅馬和薩莫奈人之間的衝突就不可避免了。

羅馬原以為這個對手很容易對付,卻出乎意料地費了很大的氣力和時間。

原因是薩莫奈人的作戰方式與羅馬人業已習慣的戰法截然不同。薩莫奈人善於遊擊戰,但羅馬軍團的陣勢更適合在平原作戰。

深知自身優勢所在的羅馬軍試圖把敵人引到平原,卻屢屢失敗,因為薩莫奈人沒有打垮羅馬的野心。於是,羅馬軍不得不深入到山嶽地帶。

戰時的薩莫奈人采用的戰術最適合山嶽地帶,他們不編組大隊,以小分隊為單位神出鬼沒。襲擾羅馬軍就是他們的戰術。

因為在山區,所以隻有正麵作戰才能充分發揮優勢的羅馬騎兵隊和重裝步兵隊威力大減。而且,薩莫奈士兵的鬥誌與當時公認為意大利第一的羅馬士兵相比絲毫不遜色。正因為如此,開始向意大利南部滲透的羅馬人絕對不會因為他們是蟄居山區的民族而置之不理。

由於戰場就在薩莫奈人的“門前”,所以,他們比羅馬人更熟悉戰場所在的山嶽地帶的地形。之所以憑借絕對優勢發起進攻的羅馬軍團在第一戰中就遭受重創,原因就在於薩莫奈士兵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這一優勢。

羅馬和薩莫奈人之間的戰爭開始後的第五年,即公元前321年,南下與薩莫奈人作戰的羅馬軍得到一個消息,說薩莫奈全軍正在向普利亞集中。率領羅馬軍團的兩位執政官對此確信無疑,他們認為這下可以在平原全殲敵人了,於是下令全軍向西挺進。

不料,這是個假情報。薩莫奈軍並沒有在平原,而是在距平原不遠的山區,等待羅馬軍團自投羅網。

進入山嶽地帶的羅馬軍團認為隻要到了平原,糧食補給不是難事,所以隻帶了少量的糧食。通常,羅馬軍團出征要攜帶10天的糧食,如果需要攜帶更多的軍糧,就要依賴馬車。這次是在山區行軍,所以,如果可以輕裝上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在山與山之間的狹窄小路上,羅馬軍一路西行,眼看就要通過考地烏姆峽穀了。

過了峽穀前的一段狹窄小路,進入峽穀的羅馬軍前鋒再次踏上狹窄的通道,就在他們準備走出峽穀的時候,橫躺在地上的樹木擋住了他們的去路。驚恐不已的羅馬士兵連忙轉身,試圖從入口離開峽穀,然而為時已晚,入口處也已被封死。

峽穀很窄,兩側是岩壁裸露的陡峭、險峻的山嶺,從這裏往上爬簡直比登天還難。峽穀兩端被薩莫奈士兵從路障上麵射出的箭所阻擋,難以靠近。多達1萬人的羅馬軍團困在了考地烏姆峽穀之中。

無須執政官解釋,誰都知道形勢的嚴峻。士兵們無奈之下,沒人下命令就開始動手建造宿營地。他們建起了用壕溝和柵欄為防禦的羅馬式宿營地。但是,這不過是暫時的聊以自慰,因為薩莫奈人沒有攻來。

幾天過去了,薩莫奈軍隊還是沒有進攻,因為他們深知羅馬士兵在肉搏戰中的勇猛。羅馬士兵一次次地試圖突圍,都以失敗告終。

敵人沒有打來,饑餓卻開始襲擊他們。糧食早已吃光,他們殺馬充饑,現在馬匹也沒有了。雖然峽穀內有水,但在滿是石塊的河床上寸草不生。羅馬軍團終於不戰而降。

約,條件是羅馬軍撤離那不勒斯一帶,放棄殖民地,永遠尊重薩莫奈人的領土權力。此外,在實現和平之前,要扣留600名羅馬士兵作為人質。這是因為在羅馬,即使是國政的最高權力者——執政官的決定,沒有得到市民大會的同意也是無效的。

對於敗退,羅馬士兵早已習慣,但是他們還沒有習慣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