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庇魯斯位於希臘西北部,隻要橫渡亞得裏亞海就可到達意大利。現在的渡輪,深夜從布林迪西出發,日出之前也就到了。不久前,大量阿爾巴尼亞難民乘船進入意大利,著實引起了意大利人的一陣慌亂。
到塔蘭托必須繞過長筒靴的鞋跟處,所以航程略長一些。即便如此,不出一天也能到達。在2300年前的古代,盡管船速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幾天時間也就足夠。所以,影響皮洛士西征的不是距離,而是春季有時會在海上出現的暴風雨。皮洛士為此失去了2000名士兵和2頭大象。
皮洛士到達後的塔蘭托街頭,絲毫看不出臨戰的樣子。露天劇場和體育館擠滿了市民,約定的37萬士兵不見蹤影。失望至極的皮洛士非常生氣,下令封鎖了劇場和體育館,卻因此引起了雇用他們的塔蘭托市民們極度的不滿。
此時,適合作戰的夏天已經臨近。羅馬軍團南下的消息也傳來了。皮洛士決定依靠自己從希臘帶來的軍隊迎戰羅馬,總共是2.65萬名士兵和18頭大象。
但是,羅馬軍團盡管麵對的是威震四方的皮洛士,卻什麼準備也沒有。這個時候,羅馬還沒有認真想過要與塔蘭托交戰,他們把軍隊投入到打壓伊特魯裏亞上了。在接到皮洛士登陸塔蘭托的消息後,可以派去南部的隻有執政官拉埃維努斯率領的一半軍隊。
派往南部的這一半軍隊是從集中在北方的軍隊中分出來的。因為和皮洛士一樣,羅馬人相信了塔蘭托所說的準備37萬名士兵的話。按照塔蘭托的財力,除了西西裏,從非洲招募雇傭兵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我們不能責備他們的輕信。隻是因為塔蘭托人從來沒有靠自己流血犧牲來保衛祖國,所以盡管國家存亡的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但他們早已失去了感知這一危機的能力。
不正常的是塔蘭托。在正常情況下,這個時候塔蘭托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羅馬很擔心名震天下的武將和37萬兵力合二為一。阻止他們的唯一策略就是在他們集結前打敗皮洛士。對羅馬來說,形勢不允許他們等待全部加起來不過四五萬的軍隊一起南下。
羅馬和皮洛士的第一戰在距離塔蘭托不遠的赫拉克利亞打響。這裏是沿海的一片平地,羅馬人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地形對自己極為不利。而且,此時的他們還是第一次看到大象這種龐然大物。
兩軍的戰鬥力不相上下。皮洛士有2.65萬名士兵和18頭大象,執政官拉埃維努斯率領的羅馬軍中,羅馬士兵8000人,同盟國士兵1.6萬人,總共2.4萬人。步兵與騎兵的比例兩軍都是9∶1。在古代,任何一個民族,戰爭的主力都是重裝步兵。
同樣采用密集型方陣作戰的重裝步兵,希臘叫方陣部隊,羅馬叫軍團。軍團中百人隊是核心,作為組織,似乎更加牢固。但是,在當時,名震在地中海世界的是方陣部隊。這是利用馬其頓的重裝步兵團成功東征的亞曆山大大帝的傑作之一。
皮洛士和羅馬之間的戰鬥,在軍事上,是固有勢力方陣部隊和新興勢力軍團之間的第一次碰撞。
站在山頂上,視察完羅馬軍的布陣後,皮洛士回頭對站在一旁的齊納斯說:
“從排兵布陣上看,那些蠻子似乎並不野蠻。結果會怎樣,讓我們明天拭目以待吧。”
希臘人除了自己,習慣稱其他民族為蠻子、野蠻人。
部署在赫拉克利亞郊外的兩軍陣容反差極大。
羅馬軍擺出的是縱向陣型,大概他們還不能忘薩莫奈之戰的教訓。事實上,這種陣型更適合山區而不是平原。皮洛士軍擺出的是橫向陣型。羅馬人原以為18頭大象會在最前麵,皮洛士卻把大象安排在左右兩側。他沒有采用由象群攻破中部堅固的羅馬重裝步兵軍團的戰術,而是把羅馬軍團交給方陣部隊,相當於現代戰爭中的戰車——大象攻打部署在敵人兩翼的騎兵。
戰況按照皮洛士的設想展開。希臘步兵進攻羅馬步兵的時候,象群把羅馬騎兵隊衝得七零八落。乘此時機,皮洛士親自率領希臘騎兵隊成功繞到了羅馬軍的背後。皮洛士不愧為被後來的漢尼拔稱為戰術家的那一類武將——既是一位驍勇善戰的武將,又是一位沉著冷靜的戰術家。他能夠在身先士卒、勇敢戰鬥的同時,不忘掌控時刻變化著的戰場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