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前241)(6)(1 / 2)

就這樣,地中海史上最大的海難事件發生了。230艘戰船不是衝到岸上,就是相互碰撞。最終回到錫拉庫薩港的,隻剩下為數不多的80艘。據說在船隻靠岸的海域一帶堆滿了隨波漂來的屍體。這次海難事件使羅馬損失了6萬人。兩位執政官僥幸脫身,因為他們乘坐的是旗艦,船員的技術格外過硬。羅馬人盡管贏得了海戰的勝利,卻未能戰勝暴風雨的襲擊。他們終究不是一個有航海傳統的民族。

獲悉這一消息的羅馬國人悲痛萬分。就在他們為死難者表示哀悼時,迦太基卻欣喜若狂。

這一年,羅馬人在悲痛中迎來了冬季,也迎來了來自迦太基的和談使節。迦太基認為,對他們來說,此時正是和談的最佳時機。隨和談使節同來的是被捕的雷古魯斯。他的任務是幫助迦太基遊說羅馬元老院,爭取讓羅馬全麵放棄西西裏。這也是迦太基提出的和談條件。當然,他們也要求雷古魯斯無論是否能夠成功說服元老院都要回到迦太基。

然而,前執政官雷古魯斯到了羅馬後,完全無視在場監督他的迦太基人,麵對元老院議員,他說出了與迦太基的希望截然相反的話。他不僅沒有遊說元老院與迦太基簽署和平條約,反而勸說他們不要與迦太基講和。

因為進攻非洲失利,再加上空前的海難事件,元老院議員們正深感意誌消沉。他們聽懂了雷古魯斯的真實想法,明白如果此時答應和談,那麼之前的所有犧牲都將成為徒勞。而且,他們也沒有忘記墨西拿海峽對岸的迦太基的威脅,因為他們的氣焰又開始變得囂張起來。

羅馬元老院拒絕了迦太基的和談請求。守約回到迦太基的雷古魯斯被塞進一個圓形籠子,在大象的腳下像足球一樣被踢得滾來滾去,最終慘遭虐殺。

迦太基方麵提出和談要求時自認為可以控製局麵,因此提的是有利於自己的條件,可見他們對自己很有信心,士氣也極高漲。他們甚至覺得雇傭兵隊長讚提帕斯的使命已經完成,於是解雇了這位斯巴達將軍。決心依靠軍事力量徹底稱霸西西裏的迦太基,向西西裏送去了曾在與羅馬軍的戰鬥中顯示出巨大威力的140頭大象。

公元前254年春天,羅馬軍隊兵分海、陸兩路,在兩位執政官和兩位前執政官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向西西裏進發。與此同時,迦太基的象隊已經抵達西西裏西部的馬爾薩拉。

這一年的執政官之一是西庇阿。在羅馬剛剛成立海軍的那一年,他在利帕裏島被迦太基抓獲,又在兩國交換俘虜時回到羅馬。兩位前執政官都是發生在西西 裏南岸的海難事件的直接責任人。因為在事故發生前他們拒絕聽從船員們的勸告,所以他們難逃其責。羅馬啟用曾經的被俘者和海難事故的責任人擔當指揮,不是為了給他們挽回名譽的機會,而是相信他們會從曾經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乍一想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才讓前一年見識到大海威力的這兩個人,以前執政官的身份再次執掌了海軍指揮權。

這一年,羅馬像變戲法似的,在短短的3個月裏就有多達220艘船下水。而在10年前,這個國家連一艘戰船都沒有。這200多艘新船和前一年的暴風雨中幸存下來的80艘戰船,在兩位前執政官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向著西西裏北部進發了。

兩位執政官率領四個軍團也從墨西拿出發,開始向西行進。羅馬方麵的目的是在迎戰迦太基海陸軍進攻的同時,攻占迦太基軍隊在西西裏的根據地——巴勒莫。

發起攻勢的迦太基軍士氣高漲,但是戰績並不令人鼓舞。原因是他們的海陸軍聯合戰線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與此相反,羅馬方麵就像二人三足一樣,互相配合,氣勢逼人。他們早早攻占了位於墨西拿和巴勒莫之間的切法盧,保證了來自墨西拿的補給線。同時,來自羅馬聯盟的同盟國錫拉庫薩的另一條補給線,通過位於西西裏中部、與羅馬結盟的恩納,也可以發揮作用。

現在的巴勒莫是西西裏的首府,在當時,它是迦太基在西西裏的根據地。正因為如此,要攻占它並非易事。羅馬軍最終攻陷巴勒莫,已經是第二年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