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前241)(9)(1 / 2)

馬雷蒂莫是一個小島,位於埃加迪群島最西端,就在馬爾薩拉和特拉帕尼之雷焦地中海愛奧尼亞海錫拉庫薩間的海域。迦太基艦隊打算在特拉帕尼以北的埃裏切附近海岸卸下軍糧,因為他們擔心特拉帕尼海麵會有羅馬艦隊。

事實上,執政官卡圖盧斯沒有派艦隊監視特拉帕尼港,他接到敵人艦隊已經出動的消息後,下令全體艦隊北上,集結地是埃加迪群島中的一個島,叫法維尼亞納。馬雷蒂莫和法維尼亞納相距隻有10公裏,卡圖盧斯就在這裏等待敵軍的下一個行動。

如果說迦太基艦隊不知道羅馬艦隊就在法維尼亞納,誰也不會相信。因為在那裏,3月份已經進入捕魚期,200艘蓬特型戰船不可能躲過漁民的眼睛。那麼,剩下的就隻有一個解釋。迦太基艦隊明知羅馬艦隊就在10公裏開外的附近,卻沒有改變預定的行動計劃。

3月10日早上,刮起了西風,風力很大。埃裏切位於馬雷蒂莫的正東方向,從馬雷蒂莫過去正好順風。法維尼亞納在馬雷蒂莫偏東南的位置。卡圖盧斯堅信,如此難得的風天,敵人一定會有所動作。但是,他很猶豫是否向敵人發起海戰。

如果羅馬艦隊在迦太基艦隊前往埃裏切的途中進行堵截,就會正麵迎風。

這時,迦太基船隊處於順風,羅馬船隊處於逆風,在風大浪高的情況下,對羅馬不利。

思量再三,執政官卡圖盧斯決定無視這些不利因素,向迦太基艦隊發起海戰。與滿載軍糧的沉重的敵船相比,羅馬艦隊的優勢是靈活輕捷。

卡圖盧斯下令所有船隻降下船帆,靠劃槳手劃槳前行。全速向西的羅馬艦隊要去阻擋正要離開馬雷蒂莫的迦太基艦隊。當迦太基艦隊看到已經進入戰鬥態勢的羅馬艦隊時,也降下了船帆。海戰中,隻靠劃槳操縱船隻是慣例,所以,降帆表示迦太基方麵接受了挑戰。

強勁的西風依舊。盡管船帆已經落下,卻因為船大,慣性大,加上順風,在大風大浪的推動下,迦太基船隻以驚人的速度衝向東麵的羅馬艦隊。船與船猛烈相撞的聲音此起彼伏。衝撞中,船與船卡到了一起,雙方士兵紛紛跳到敵船上,一時間,喊殺聲震耳欲聾。

戰鬥異常激烈,勝負很快決出。迦太基方麵有50多艘船沉沒,70多艘船被繳獲,餘下的船隻乘著風向改變,逃回了迦太基。

取得戰鬥勝利的羅馬艦隊損失也很慘重,想要乘勝追擊已無可能。所有船隻幾乎都需要進行大修。關於羅馬方麵的損失和迦太基方麵的死亡人數,史料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逃回國內的迦太基總司令官被追究戰敗的責任,處以磔刑。

這種刑罰,在迦太基被認為是極刑。至此,第一次布匿戰爭開始以來,因擔負戰敗責任被處以死刑的迦太基司令官達到了3位。

迦太基政權沒有等到冬季自然休戰期,他們就向哈米爾卡派去了急使,命令哈米爾卡作為使者向羅馬提出和談。執政官卡圖盧斯接受了哈米爾卡提出的和談請求。就這樣,在對戰爭狀況有清醒認識的這兩位將軍之間,結束第一次布匿戰爭的和平談判開始了。

共和政體下的羅馬規定,作為軍隊總司令官,一旦執政官接受任務,並開始執行後,元老院不得再向他發號施令,也不得對戰略戰術提任何意見。在任一地點的戰略、作戰方案等,完全由執政官決定。不追究戰敗的責任,從一方麵講也是為了執政官可以毫無顧忌地專心於完成自己的使命。此外,無論是提出和談,還是接受和談,從和談條件乃至到談判結果,全權由執政官處理。這一切正是馬基雅弗利不吝溢美之詞的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