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把阿爾卑斯山以南的高盧人看做是同盟者。雖然結成了同盟,但是,他隻是把他們當雇傭兵看待。也就是說,他沒有像羅馬人信任同盟各國那樣信任高盧人。但是,他需要輔助性的戰鬥力量。高盧人並不清楚漢尼拔的真實意圖,但是,出於對羅馬的深惡痛絕,他們還是一點一點地趕來加入到漢尼拔的旗下。成功翻過阿爾卑斯山後,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彙聚到漢尼拔旗下的高盧士兵已經超過1萬人。2.6萬人變成了3.6萬人。更讓漢尼拔高興的是,當時的高盧和非洲的努米底亞一樣,是騎兵的產地。
這一期間,羅馬方麵也作好了準備,迎戰從出人意料的方向攻過來的敵人。
從馬賽撤回來的執政官科爾涅利烏斯率領等候在比薩的兩個軍團,一路直奔皮亞琴察。這裏已經成為迎戰漢尼拔的最前沿陣地。但是,他還沒有想好是否僅靠自己手中的兩個軍團與漢尼拔拉開戰鬥的序幕。
羅馬的指揮官中,隻有科爾涅利烏斯對漢尼拔的才能有所耳聞。無論是橫渡羅納河的方法,還是成功翻越了誰都認為不可能翻越的阿爾卑斯山的壯舉,以及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艱苦行軍的方法,這一切都讓科爾涅利烏斯有理由認為,漢尼拔絕對不是一個青澀的年輕人。
科爾涅利烏斯聽說了高盧人紛紛加入漢尼拔軍隊。這就是說,漢尼拔軍還在不斷壯大。所以,從人數上看,兩個軍團顯然處於劣勢。此時,同僚執政官塞姆普羅尼烏斯率領兩個軍團已經離開當初的任職地西西裏正在北上。科爾涅利烏斯決定等待友軍的到來。時間已經是11月。在以往,這個時候已經進入冬季自然休戰期了。
第一次戰役:提契諾戰役迄今為止,羅馬與其遇到過的敵人,一到冬季,雙方就像約好了似的,自動進入休戰期。這時,羅馬軍隊會留下少量士兵防守,羅馬市民兵回羅馬參加市民大會,來自同盟各國的士兵也各自回家。然而,這次麵對的敵人是漢尼拔,是采取非常手段,甚至帶著大象翻過了阿爾卑斯山的人物。麵對這個年輕人,一切常規的方式都不再適用。於是,羅馬的兩個軍團全部留在了前線基地皮亞琴察。冬營地皮亞琴察的要塞建設尚不充分,也不知道敵人幾時會打來。羅馬軍就在這種狀況下準備越冬。
執政官科爾涅利烏斯認為有必要鼓舞一下士兵的士氣。他召集起全體士兵,開始講話:
士兵們,如果現在站在我麵前的是我帶到馬賽去的戰士們,我無須多說。因為他們知道,羅馬軍隊和迦太基軍隊的第一次交鋒是以羅馬方麵的重大勝利而告結束的。
事實上,那次交戰隻是騎兵間的小規模戰鬥,雖然敵人損失了200名騎兵,但是羅馬軍也有140名騎兵陣亡。這樣的戰果實在很難稱得上是重大勝利。但是,科爾涅利烏斯的目的隻是為了鼓勵即將見識漢尼拔的士兵們。
但是,站在我麵前的是你們。你們沒有看到那場我們取得輝煌戰績的戰鬥。因此我想,我有必要把大家召集起來,對大家說幾句話。
各位,我們將要麵對的不是新的敵人,他們是23年前被我們大敗的敵人餘孽。我們戰勝過他們,從他們手中奪取了西西裏和撒丁。所以,我們和他們之間的這場戰爭,不是勢均力敵的戰爭,而是敗者挑戰勝者的再次較量。
他們為了翻越阿爾卑斯山,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兵力。他們的士兵忍受了饑寒交迫,渾身汙垢,山上的岩石在他們身上留下了累累傷痕。他們的手腳凍裂,肌肉僵硬,兵不像兵,馬不像馬。他們就像毫無意誌、隨處飄遊的幽靈。
23年的時間並沒有讓迦太基人洗心革麵。他們是迦太基人,和那些在埃加迪群島海域的海戰中被我們打敗後又被我們成功趕出西西裏時的敵人一樣。
現在,這些迦太基人公然進入意大利挑戰我們。所以,這場戰爭不是為了西西裏的統治權,而是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意大利,保衛我們每一個意大利人的親人。我們在戰鬥中的表現將決定他們的命運。要記住,諸神會保佑我們所有的人!
與此同時,在迦太基軍營地,漢尼拔也召集了士兵,鼓舞士氣。但是,迦太基的年輕人采用的方法和羅馬的名門望族科爾涅利烏斯的方法大不相同。